教师教学随笔

2023-05-06 16:3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师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随笔,教师,教学





我教师职业的三次“用劲”

——教学随笔



忆及开头,再到如今现状,我教师职业的过程似乎漫长,也似转瞬即逝。我抓住了我这过程中的三次“用劲”,有利有弊,有得有失。

开始的开始,我只是万千英语专业毕业生中渺小一粟,白纸一张,带着满腔热情踏上教师这个职业道路。我自知学科知识薄弱,故而第一次“用劲”用在了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一则努力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内容;二则抓住每一次听评课的机会,深究教学技巧,怎样将知识点通俗易懂的教给学生;三则每次讲课尤其是讲公开课,认真反思知识覆盖面是否全面,知识讲解是否简单易懂,认真听取同组教师们的建议,并逐步改进。或许我的进步不够大,但是我敢肯定我从没有停下进步的脚步。然而人的精力毕竟有限,看到自身教材知识的薄弱,就忽视了学生的重要性。

第一阶段过程中,我也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讲课是给学生讲的,而不是简单的完成任务,因此我的第二次“用劲”在于学生。我的课堂逐渐形成了关注学生的习惯,每节课我都能注意到所有的学生,尽力让所有学生都能意识到我对他们的关注。这便影响到课堂教学进度,时常因为某些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停下来处理学生。再之后放大学生的容忍度,尽量不在课堂上处理学生,一些问题严重的放到课下处理,更甚者交给班主任。“秋后






算账”法流畅了课堂进度,提高了课堂效率,但似乎让学生认为自己的问题并不严重,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课下的处理,总是伴随着其他课程的中断,无法让学生深刻自己的错误。再者,一味的惩罚只会加深师生之间的嫌隙,让双方的关系更加恶化,并不能达到想要的结果。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句话是正确的,但一味关注所有学生总是吃力不讨好的,所以我的第三次“用劲”集中于差科生。差科生是本学科的问题中心,由于在成绩上讨不到好处,便将火力集中于各种找麻烦。故而第三阶段我开始对差科生倾注极大的精力,首先是课堂上,针对差科生设计简单的内容进行记忆,时常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先让他们提起对英语的兴趣。然后是课下,逮住机会就进行知识点提问,或者读背少量内容。这样,对于中等生和优等生的关注便极少,导致他们放任自流,成绩也随之下降,而我需要关注的差科生也不降反增,就像线团一样,越缠越乱,理不清头绪。

总结分析了这三阶段的做法与得失,我明白我需要将自己的精力做一定的分配。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放在优等生上,严格各项要求,背诵亲管,作业亲批,错题亲讲。百分之二十在差科生,规范行为,课上课下明确任务。剩下百分之二十的精力在其他学生和教学技能的再训练。第四阶段的核心是落实,以落实为核心,说到做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9044bec6b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1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