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链接《南辕北辙》教案语文三年级上册

2022-04-15 15:09: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阅读链接《南辕北辙》教案语文三年级上册》,欢迎阅读!
南辕北辙,上册,教案,语文,年级

阅读链接

《南辕北辙》阅读指导

一、教材理解

《南辕北辙》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本是魏国的谋臣季梁用这样一个小故事,劝安厘王以大业为重放弃伐赵,故事后被广为流传下来。

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文章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路人强调的是:既然方向错了,就永远也到达不了目的地;而要去楚国的那个人强调的是:虽然方向错了,但是他有跑得习快马、很多的路费和驾呈技好的车夫,所以一定会到达目的地。

从人物的对话的过程中和文章结尾的点睛这笔中,学生自然会明白其中的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这则寓言常用来比喻行动和目的是相反的。教学重点是: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二、阅读目标

1.知道寓言是一种文体,初步掌握寓言学习的目标与一般方法。

2.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的意思。理解南辕北辙的意思,明白要听取别人的劝告,要保持行动与目标的一致的道理。 3.有感情地复述寓言。 三、阅读建议

1.了解寓言,明确方法。 导入课题解决如下问题:

1)了解寓言这种文体,说说知道的寓言故事。

2)明确学习寓言时,除了要理解读懂故事,还要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2.初读寓言,弄清题目的含义,对故事有个大体的了解,落实对“盘缠、把式”的理解。

3.在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后,探究原因:(1)那人这样的一意孤行,导致的结果是怎样的,2)导致这样的结果的原因是什么。3)那人的致命错误在于“方向错误,如果方向错了,条件越好,可能离目标就越远了。”

4.联系生活,揭示道理。(1)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2)探究这个寓言


想通过这个人的可笑行为告诉我们的道理。

5.练习有感情朗读;指名朗读。要求有讲的语气,有意味深长,话里有话的感觉。

6.补充阅读:《掩耳盗铃》课外拓展阅读《寓言故事:春秋战国十大愚人》(主要有:买椟还珠、杞人忧天、南辕北辙、画蛇添足、郑人买履、揠苗助长、守株待兔、邯郸学步、刻舟求剑、掩耳盗铃),思考其愚在何处,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四、课堂学习 (一)展示预习

1. 我会标小节序号,发现这则寓言共 个小节。

2. 我能认认真真读二遍寓言。自评:A、流利( B、有感情( 3.我给同桌读一遍寓言,请同桌签名。 4.我会用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1)南辕北辙:

2)把式:

3)盘缠: 5.我知道这些词的近义词。

盘缠—( 把式—( 本领—( 7.我收集的资料古文《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谏曰:“今者臣来,见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於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二)我能读懂寓言意思。

1.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 2.楚国在 ,他硬要往 走。他的 越好,赶车的 越大,盘缠带得 ,走得 ,就越 楚国。 (三)南辕北辙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

东奔西走 东拉西扯 东倒西歪 东张西望 南腔北调 南辕北辙 南来北往


南征北讨 南征北战 前赴后继 前因后果 前呼后拥 前俯后仰 左邻右舍 左思右想 左顾右盼 左推右挡 (四)达标测评

1.学了寓言,我会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南辕北辙: 把式: 盘缠:

2.学了寓言,我懂得的道理是 3.故事中的坐车人犯了什么错?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9088720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1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