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中国传媒价值观分析

2023-01-24 11:24: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中国传媒价值观分析》,欢迎阅读!
中国,价值观,转型,背景,传媒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中国传媒价值观分析

作者:郑宗

来源:《科技传播》2013年第1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社会转型,中国传媒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转型的推动,过程中也产生了价值观念的变化调整。现阶段我国有关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中国传媒价值体系理论包括:传媒价值观的效能、制约因素、历史和未来趋势。总体而言,传媒价值观的静态研究占主导地位,缺乏相关的动态研究和系统研究。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中国传媒价值观念体系的建立健全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研究此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社会转型;中国传媒;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0-0035-02 1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传媒价值观转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同时也一直在致力于社会转型,一方面是对社会整体结构的调整,由传统的半封闭农业社会朝着现代的工业化城市扭转。此结构转型一直存在于城市现代化建设之中,呈现动态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则是经济结构的变化,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朝着以资源调配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也体现出我国改革开放的整体趋势。社会转型让社会观念也随之变化,我国社会转型给价值观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个主要特征如下:价值追求的差异,价值标准的区别,价值行为的导向,价值选择的多元化,价值追求的适用性和价值实现的多途径。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矛盾让以往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价值观摇摇欲坠,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也产生很多新价值取向,使大众在价值观念中逐渐迷失,产生了很多困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价值标准多元化、新旧价值观的矛盾、消极价值观的影响、平衡不了经济利益和精神文化等。而哲学社会学等领域对价值观的广泛研究,也给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中国传媒价值观研究带来了很多新思路。 2 我国传媒价值观的主要研究方向 2.1传媒价值观的功效变化

我国传媒在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媒体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影响了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取向,甚至决定了社会和民族的凝聚程度。有研究表明传媒消费主义给社会价值观带来了很多消极影响,扭曲了社会是非观、滋长了浮躁风气、丑化了很多传统美德和主流群体形象。还有很多社会调查研究传媒对青年思想的影响,发现传媒通过电视、网络、报纸书籍、杂志和电影等形式对青年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并在性别和学科上有所差异。 2.2传媒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现今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传媒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呢?有的学者偏向政治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也使得新闻报道的内容不同。还有学者则侧重经济因素的影响:济改革是社会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多年来也对我国传媒产业了深远的影响,经济利益对其制约和影响显而易见,大众传媒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广受质疑。” “惟利是图的思想切断了沟通社会规范和传统的道德的桥梁,造成社会诚信缺失、道德失真和情感危机。还有学者研究了社会阶层转变对价值取向的影响,认为加剧传媒压力的因素包括社会阶层的转变、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受众需求的差异个性化和新时代受众对传播文化要求的提升。大众传媒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参与到社会政治体系中,积极协调各方利益主体。”“传播者自身价值取向就存在差异化,所以受众对传媒信息的判断选择也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两者都是传媒社会传播过程中的决定因素。

2.3传媒价值观的未来趋势

对于社会转型背景下媒体传播中受众主导的地位逐步增强的现象,很多学者主张传媒价值取向要更注重受众需求,受众对于媒介传播的促进推广效果可谓有目共睹。今后的媒介技术将仍然停留在时间,空间和心理等方面,可是时间、空间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也会遇到瓶颈,所以媒介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要最大程度地去配合受众平等互动传播的内在要求 针对传媒的价值取向则应该以人为本体现出真善美、强调人的价值、塑造先进典范并构建社会文。王才忠指出:传媒的价值取向是以受众本位思想为前提的。路善全认为,受众对教育、医疗、房价、反腐和司法公正等方面比较关注是因为它们和受众的利益紧密联系,符合了受众的传播心理需求所以引起了广泛关注。很多学者结合国外传播法制的变革研究了我国传媒政策的价值趋势,指出政策制定首先要扩大基础网络设施,减少媒介终端价格以及数字电视和网络的收费,全面增强受众对媒介的接触面;其次应该大力推广技术研发,配合消费者日益增加的需求,要促进市场的竞争和技术创新,让消费者得到物美价廉的多元化传媒内容和高质量的服务水平。

3现阶段我国传媒价值观念转变研究存在的问题

分析现有的传媒研究文献不难发现,如今我国关于传媒价值观念变化的研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传媒价值观的静态研究占主导地位,研究类型多为横向现状特征分析,缺乏相关的动态研究和宏观的系统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到过所有人类历史的基本前提当然是生命体的个人,所以首要弄清的具体现实就是个人的肉体组织和肉体组织对其与自然界联系的不利影响,所有历史记载都要由上述自然基础和它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因为人类活动而产生的变化出发。即要求研究传媒价值观念要结合历史性的动态角度下综合分析,体现我国传媒价值观念变化的历史过程和动态特征;

第二,没有对传媒价值观念变化过程做出宏观系统的分析。社会学领域认为:要想充分掌握当代社会结构的系统变化,就要致力于研究观测其长期发展,并在观测的基础上去探究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底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趋势的转变,又是什么原因使得社会结构发生变化?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才能有助于深入研究这些趋势。可以说是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下导致了传媒价值观念的变化,外因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等各种方面,而内在影响因素则主要是传播过程中传受两者主导地位的变化。研究传媒价值观念变化的里程,不仅要分析媒介系统内部各因素相互关联又冲突的运动,还要从社会、自然系统的高度上科学分析外在因素对传媒发展的各种影。如果将传媒价值变化的不同阶段中内外因素的联系相分离,则会模糊传媒价值观念变化的实质原因和内在机理。

第三,没有对社会转型阶段我国传媒价值观念体系的建立健全引发足够的重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社会转型的建设,经济体制的调整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也使得我国传媒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和差异化的趋势。目前改革开放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在新时期应该如何建立健全我国传媒的价值观念体系?建构的主要方向是什么?建立健全价值体系又能有什么作用?诸如此类的问题应该是研究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传媒价值观念的变化需要彻底弄清楚的,并以此为根据,展望中国传媒价值观念变化的总趋势,预测今后我国传媒价值观念体系的建设方向和方法。

综上所述,从出现传媒开始,大众传媒的本体研究就一直是重点问题。什么是大众传媒具有什么本质特征功效?怎样进行创作和传播呢?分析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传媒价值观念的变化、研究现阶段我国传媒价值观念的内在机制、整合重组新时期媒介环境变化下的中国传媒系统,不但有利于研究中国传媒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未来趋势,也有利于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给传播学领域研究。 参考文献

[1]徐立永.为传媒中的低俗之风把脉[J].中华魂,201012.

[2]宋小卫.谈谈享受传媒服务的利益问题[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5. [3]严三九.论传媒品牌运营[J].报刊之友,20093.

[4]韩志国 ,王雪.传媒科技2010热点亮点回顾[J].中国传媒科技20108.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93167f7f524ccbff121847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