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再别康桥背景

2022-03-30 09:02:3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徐志摩再别康桥背景》,欢迎阅读!
徐志摩,康桥,背景

徐志摩再别康桥背景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1928116日,初载19281210日《新月》月刊第110号,署名徐志。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10月—1922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6日在归途的中国南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1210日《新月》月刊第1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节”贯穿在徐志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此诗作于徐志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116日,地点是中国上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不过当时的徐志留下的是英文版的《再别康桥》,当时是一位不知名的中国人译过来的 名家点评

陈伟农:《再别康桥》一个不可缺少的魅力在于它的`音乐!

章景曙:(徐志)和林因在康河相识相恋后,他期盼着能生活在一起,不料当他和张幼仪离婚后,林因却突然回国和梁思成结婚,一向有绅士风度的诗人,只能将往昔生活的甜蜜回忆,通过委婉而又含蓄地表达。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诗中的很多地方都有暗示。比如“夕阳中的新娘”,这作为美好生活象征的新娘,就有林因的影子;寻梦中的“梦”,是指两人当年在康河感情交流的梦,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则暗含了不浅的感情记忆,只能暗藏在心里,独自享受。

霍秀全:《再别康桥》就是徐志一生追求“爱,自有,美”的理想的具体反映。诗中理想主义的情感表白是分为两个层次的,一是对往昔剑桥留学生活的回忆,二是对当年爱情挫折的追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95f0ff012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