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案

2023-01-06 15:1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律长征》教案》,欢迎阅读!
长征,七律,教案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1、七律.长征》(五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习诗中关键词的音、义,把握诗的内容。

3、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欣赏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特色。 教学重点:

1、学习诗中关键词的音、义,把握诗的内容。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欣赏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特色。 教具:幻灯片、小黑板 预习要求:

1、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回忆学过的关于长征内容的课文,读一读长征的故事。 2、自读诗句,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句。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七律.长征》 二、揭题,出示诗文。 1、简介“七律”

每首八行的是律诗,每行7个字的,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每行5个字的,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

每首四行的是绝句,绝句有“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也有“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2、说说你对“长征”的了解。 3、出示“长征简介”,师读。

193410月,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为了北上抗日,也为了粉碎国民党的围剿,从江西瑞金出发,向陕甘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他们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里,红军战士靠着自己的双脚,走过了十一个省,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完成了举世无双、惊天动地的万里长长征。

据统计,中央红军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每天平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江西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天有216人牺牲,每行进1公里,就有67名战士壮烈牺牲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这首诗写于1935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

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词,正音。

2、指读、范读、练读、齐读。 三、精读12行。 1“征”指——长征,“远”指多远——25000余里,“难”指——艰难险阻,说说你所知道的长征途中有哪些艰难险阻?

(①自然条件恶劣:爬雪山,过草地,涉江渡水。②生活条件恶劣:缺衣少食,缺医少药,忍饥挨冻。③敌兵围追堵截:前有埋伏,后有追兵,上有敌机轰炸。) 2、面对这些艰难险阻,红军怕吗?从哪看出——“不怕”“只等闲” “只等闲” ——只看着是平平常常的事。 3、同桌讨论一二两行诗句的意思。

(红军战士不怕长征途中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把历经的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只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4、从一二句中感受到了红军有什么精神?————不怕困难,勇敢顽强。 5、指导朗读一二句。

6、读到这儿,你一定会问————到底有哪些事例来证明,“红军不怕远征难”呢? 四、精读感悟38行。

1、自读诗句,要求: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字词或句子。 2、理解字词句。

五岭:五岭山脉,在四省交界处。 腾:翻腾、跳跃。 暖:使人感到温暖。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乌蒙:乌蒙山。 寒: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磅礴:气势宏伟,山势高大险峻。 泥丸:小泥球。

金沙:金沙江。 尽:个个,全部。 开颜:喜笑颜开、笑逐颜开。

诗意: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去的小泥丸。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湍急的水流拍打着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横着的泸定桥,只剩下十三根铁索,寒光闪闪,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翻过了皑皑白雪的千里岷山,全军过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3“腾细浪”“走泥丸”,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在红军眼里,还真不把这些山山水水当一回事,这与诗中的哪个词相对应?————“只等闲” ————看出他们有什么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腾细浪”“走泥丸” ————谁有如此大的本事,把爬如此高大险峻的悬崖峭壁说成是:我去看看小细浪、我去踩踩小泥球,这是用的什么写作手法?————比喻、夸张——“善用比喻夸张”是本诗的一大写作特色。 4、指导朗读。

5、简介诗中故事: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6、播放相关影像资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7“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和“寒”分别是什么含义?这两个字能否对调?为什么?

(不能对调。①“暖”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字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暖”和“寒”所代表的心情分别和与这两件事情相对应。②“水拍云崖”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96155e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0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