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蝉”

2022-04-11 02:11: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词中的“蝉”》,欢迎阅读!
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



蝉: 1)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1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两句中字字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受压制。蝉如此,人也如此,二者融为一体,寄托遥深。因为上书议政事,冒犯了武则天,被人诬陷下狱。宾王愤懑之极,在狱中写下这首诗。

2: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3: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4:李商隐《蝉》我亦举家清

2)悲凉凄切

1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1: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2: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3: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寒蝉鸣我侧

4:许棠的《蝉》报秋凉渐至,斯夜思偏清。默守疑相答,微摇似欲行。诗中的默守欲行语义双关,不但写蝉,而且写人,诗人的离愁别恨寄寓于蝉身上,而蝉的孤单悲凉却是诗人的化身,而作者把这种羁旅之悲寄托在蝉身上,体现出人作为普通生命体面对广漠宇宙所拥有的孤独无助。

5:朱熹的《宿寺闻蝉作》树叶经夏暗,蝉声今夕闻。已惊为客意,更值夕阳薰。客听到蝉鸣而惊,夕阳之蝉,凄恻哀惋。夕阳西下,蝉不得不离白昼而去,在凄寒的夜晚哀鸣,令人感到悲怆,而作者把羁旅之悲寄托在蝉身上,体现出人作为普通生命体面对广漠宇宙所拥有的孤独无助。在一个字中合二为一,同在夕时发叹,在读者的艺术想象中,两者可以换位,物我感应、融为一体。 6: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2




蝉,作为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弱小生命体,朝饮甘露,暮咽高枝,夏生秋亡,在苍茫宇宙中显得微不足道。然而正是它的这一生命规律博得了文人墨客的厚爱,蝉被带入诗词中成了较多的描写对象。

3)人生短暂,怜惜生命

蝉在白露到来时,必死无疑,给人无可奈何的伤悲之感。诗人常以蝉喻指自我生年不满百的悲剧情怀,凄冷的人生风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怜惜生命的主观感受。

1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倍相伤(元稹《送卢戡诗》红树夕阳白头自然融为一体,落日相伴的恰恰是白头之人的真实写照。加上离别之悲,是一种下降凝缩的力的运动。蝉的这一寄托,突出了诗人的主体感受,即天步悠长,人生如白马过隙,倏忽即逝的悲剧意象,蝉的这种意象,词微旨远,妙不可言。 2陈子昂的《感遇诗三十六首 其十二》 玄蝉号白露,兹岁已蹉跎。群物从大化,孤英将奈何。这首诗即明写蝉,暗伤己。该诗表面写蝉在白露到来时,必死无疑无可奈何的伤悲之情,实质上是以蝉喻指自我生年不满百的悲剧情怀,凄冷的人生风雨,字里行间无疑渗透着作者怜惜生命的主观感受。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971756ed6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3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