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要

2022-12-28 06:01: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学案例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要》,欢迎阅读!
教学案例,载人,纪要,中国,航天

教学案例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要 【案例呈现】

1992921日,我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空间实验室,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较大规模、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为响应这一“三步走”战略,我国开始了“神舟”系列飞船的研制。“神舟”系列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神舟”号飞船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从19991120日“神舟一号”首发,至2013611日“神舟十号”发射,“神舟”系列飞船共发射了10次。在这14年的时间里,中国无数科研人员为此而奋斗不息。接下来我们就回顾一下“神舟飞船”的太空征程。

很多人并不知道,“神舟一号”竟是用做试验的测试飞船临时改装而成的,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仅仅立项7年后,中国人攻克了世界载人航天领域的核心技术难题,在几年内走完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所走过的路。与“神舟一号”相比,“神舟二号”才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技术状态和载人飞船基本一致。“神舟三号”飞船搭载的“模拟人”为将来航天员进入太空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仅仅在“神舟三号”成功发射9个月后,太空大门再次被中国人的飞船叩响。前三次试验中发现的有害气体超标等问题在“神舟四号”上都得到了彻底解决,一切迹象表明,中国航天员飞天的日子近了。“神州五号”任务的成功完成使中国成为继俄美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近五天五夜的太空飞行,舟六号”的两名航天员配合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标志着中国人开始真正尝试太空生活。在“神舟七号”升空43个小时后,接到开舱指令,航天员翟志刚开始中国人第一次舱外活动。1935秒的舱外活动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在“天宫一号”发射后,中国随即又发射“神舟八号”飞船,实施无人自动交会对接试验,“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组成了我国航天史上最为复杂的空间机构。“神舟九号”使中国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首次入驻天宫,33岁的刘洋也成为中国第一个飞向太空的女性,并且“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还实现了手动交会对接,意味着中国完整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与“神舟八号”和“神舟九号”的试验性飞行不同,“神舟十号”则开创了中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应用性飞行的先河,航天员进入天宫实验舱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科学实验,并开展科普讲课等天地互动项目,为未来空间站的建设积累了很多以人为本的经验。

【案例点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本案例介绍了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用14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的重大飞跃,使我国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航天大国。这就标志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探究我国在载人航天工程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源,就是航天科技工作者们大力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其实质和核心就是爱国主义。本案例可以启发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奋发图强、艰苦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建议】

第一,本案例可用于第一节第三目“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的教学。 第二,本案例播放视频效果更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974748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4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