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制定

2022-09-21 13:0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习目标制定》,欢迎阅读!
制定,目标,学习



学习目标制定

一、学习目标的意义

学习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它决定教学活动的方向,并确定教学评价的依据。课堂层

面的学习目标是课堂学习结果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表现。

1.学习目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卢姆的 “掌握学



习理论”,学生积极的情感特征是“掌握学习”的内在因素。学生成功地学习一门学科

与他的情感特征有较高的相关。那些具有较高学习动机、对学习有兴趣、能积极主动学习的 学生,会比那些没有兴趣、不愿学习的学生学得更快更好。让学生知道学习目标,有利于激 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以及课堂评价的重要依据,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出发点和归

宿。“目标”是“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教”是“怎样带他们去” “评价”是“怎么知道达成了目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内容,设计情境,选取教学方法,学生在老师设置的

情境中,感知、体验、对话、构建、生成,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学生就完成了学习目标。



二、学习目标表述中常见的错误





1.学习目标的表述过于笼统和空泛,常常使用一些描述学生内部心理状态的词语,如“领会” “把握”“知道”“体会”等,这就会导致目标实现的落空。

2.把学习目标达成的主体表述成老师,而不是学生,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3.表述目标时,没有写清楚该目标达成需要的条件以及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即在什么条件和背景下,学生的行为表现到什么样的程度等,这些不够清晰和具体,就使得无法有效检测目标是否达成。

4.对所用词语和语法没有进行斟酌,语句不通、用法不规范等现象常见不鲜。



三、学习目标的制定





(一)找载体。 知识是育人的载体。 “找载体”是指教师站在课程高度,认真研究课程、课标,研究学生的基础和需要,找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以这些知识作为学习的载体,培养 能力,促进发展。

(二)创情境。 要创设合适的、学生熟悉的情境或过程,将载体放入其中。知识学习不是最终目标,而是要通过知识学习,让学生学会方法,获得能力,注重成长体验与提升。例:“通过分析‘人被绊倒’的现象,说出对惯性的理解”。 (三)写表述。

1.学习目标表述的构成要素

学习目标的表述包括 行为主体 Audience)、行为表现 Behavior)、行为条件 (Condition)、行为程度 (Degree)四个基本要素,简称学习目标表述的 ABCD四要素 。“行为主体” 是指谁学,“行为表现”是指学什么,“行为条件”是指怎么学,“行为程度”是指学到什么程度。 2.学习目标表述的基本要求

“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表现”是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行为条件”主要有完

成行为的情境、提供的信息、材料、辅助手段或工具。“行为程度”是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

表现水准。例如,学生 (行为主体,可以省略)

为表现) 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 (行为条件) ,能准确地描述 并解释(行

实验现象。”

“行为程度”则是“能准确的描述并解释

.....



.....

具体要求如下:

1)行为主体学生化: 学习目标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最终实现的结果,是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学习的归宿。因此,要把学习目标描述成学生行为而不是教师行为。“提高学生⋯”“培养学生⋯” 等方式是不符合要求的, 应该是“学生能够⋯”“学生应该⋯”


尽管“学生”二字经常省略,但教师思想上必须明确学习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2)行为表现多样化: 尽量是具体、可观察、可测量、能够达成的 、与总目标具有 关联性 的具 体行为。

①具体。明确界定学生的具体行为表现,避免使用概括的行为动词。



较差的目标:学生能了解

较好的目标:学生能列举



..

有机物的共同特点。

有机物的 4 个主要特点。

..

②可观察、可测量。使用可以观察到的动词,不能采用知道、理解、认识等不可观察的行为动词。

较差的目标:学生知道 盐类水解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

较好的目标:学生能够 运用盐类水解的原理 解释泡沫灭火器、纯碱除油污、草木灰不与氨态



.. ..



氮肥混合使用等原理。 ③能够达成。是指所确定的目标具有现实性、可行性,学生能够达到。 较差的目标:掌握 元素周期律的含义和实质。

..

较好的目标:运用 实验探究、结合实验数据能用用自己的话分析

..





.........

元素周期律,即原子半径、

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着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而成周期 性变化的规律。 ④关联性。是指具体目标应与概括性目标相关联,服务于概括性目标的实现。 概括目标:掌握阿伏伽德罗定律。 较差的具体目标:掌握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内容及推论。 较好的具体目标:能正确说出 阿伏伽德罗定律的要点—“三同定一同”,运用 该定律进行有



.. ..



关的简单推理。

比较常用的描述行为表现的动词有:

知识层面





了解水平:说出、背诵、回忆、列举、复述、识别、再认等; 理解水平:解释、说明、归纳、判断、猜测、估计、推断等; 应用水平:应用、设计、解决、检验、总结、证明、评价等。 模仿水平:口算、计算、模拟、重复、再现、例证等;

迁移水平: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享、体验、发现、探索、交换意见;

内化水平:形成、养成、树立、保持、建立等。

技能层面



独立操作水平:完成、表现、解决、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





感受水平:经历、感受、参与、参加、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





认同水平:认可、接受、同意、反对、关心、重视、欣赏等;





3)行为条件情境化: 如“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中, 能找出⋯”“通过自主研读教材, 能叙述⋯要点” “能用所给的仪器和药品完成⋯”“根据所给的图表⋯”“观看一段视频,指出⋯” 等。

4)行为程度具体化: 如“能用符号语言表示物质变化” “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出反应的化学程式”“至少写出 3 解决方案”等。





附:学习目标的实施

学习目标在课堂中实施要坚持“一解读,二围绕,三回扣”的原则。

1.一解读。学前解读学习目标,要勾划,突出重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二围绕。教师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编制导学案,组织教学。确保学生时刻拥有明确目标。

3.三回扣。学习过程中及结束后要注重学习目标的回扣,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总结规律方法、查漏补缺,提升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9f69168aa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