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赋比兴的赏析

2022-05-01 01:35: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经中赋比兴的赏析》,欢迎阅读!
赋比兴,诗经,赏析



诗经中赋比兴的赏析

《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艺术手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赋比兴,对基础知识做一个了解: 第一我们来说说什么是""?

“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兴”也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那么“比”呢?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最后,来说说赋

“赋”“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秦风·无衣》就是一首赋体诗。诗歌句式大同小异,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诗意层进中表现战士崇高的内心世界。 扩展阅读:诗歌中的虚与实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虚与实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 具体 诗歌中衬托(正衬和反衬)手法

诗歌中 衬托 ( 正衬 反衬 ) 手法 “衬托” 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9fb77d4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6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