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西域舞蹈在汉唐时期对中原乐舞发展的影响

2022-08-17 17:14: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论西域舞蹈在汉唐时期对中原乐舞发展的影响》,欢迎阅读!
西域,乐舞,中原,汉唐,舞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论西域舞蹈在汉唐时期对中原乐舞发展的影响

作者:李鑫

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07

【摘 要】汉唐时期,中原的乐舞艺术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西域地区的少数民族舞蹈对中原乐舞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西域舞蹈;汉唐时期;交流影响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158-01

西域这个名词最早见于西汉,但西汉时期所谓西域的范围大体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帕米尔)之间,即今新疆一带,此后,西域的范围逐渐扩大。考古证明,早在秦汉时期,中原地区与西域诸国就有一定的文化交流,相互之间有一定的文化影响。汉唐时期社会安定,在这一大环境的影响下,乐舞的发展交融了其它多个民族和地域的民族乐舞文化,是北魏乐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隋唐乐舞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一、西域乐舞与中原乐舞的交流

汉武帝统治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大大加强和巩固了各族人民的交流,为中外各族的乐舞文化交流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尤其是在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中,商贾往返于西域,至中亚欧洲与中原之间,传递着中西方的文化。龟兹乐舞自古以来就有乐舞传统,以管线伎乐,特善诸国著称,是以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乐舞艺术,它在丝绸之路西域绿洲乐舞中记载最多。其原因有三点:一是龟兹乐舞传入中原并入隋唐时九部乐、十部乐,对中原影响最大;二是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留下了龟兹乐舞的可信证据;三是琵琶演奏家和音乐理论家苏袛婆的五旦七调音乐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音乐宝库。

龟兹乐舞具有东西方文化回授的特征。处在丝绸之路北道的龟兹乐舞受到东西文化的猛烈冲击,也在东渐西进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通典》中记载龟兹舞蹈初生颇复闲缓,度曲转急躁、或踊或跃、乍动乍息,跷脚弹指,撼头弄目,情发于中不能制止。①从克孜尔石窟壁画舞蹈造型来看,龟兹乐舞中的舞蹈动作有跷足”“交脚”“弹指”“”“撼头”“动目,还有道具飘带”“击鼓”“顶碗”“摇绳”“托盘等道具舞姿,其主要舞姿造型还是以独特的“S”型为基础变幻。舞蹈中则有胡腾舞、柘枝舞、胡旋舞等特定的舞蹈语汇出现,在近代维吾尔族等西域少数民族舞蹈语汇中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二、西域佛教乐舞对中原乐舞的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a03d5f9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