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情怀随笔

2022-04-25 20:30: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书卷情怀随笔》,欢迎阅读!
书卷,情怀,随笔

书卷情怀随笔

在下雨的时候——雨不求大,细雨霏霏的时候,坐在窗边,手持书卷。听窗外雨声沙沙,品屋内书香满卷,这大概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我于是沉醉于这种感觉,这个奇妙而又充满想象的书香的世界。

读唐宋诗词,读的是心境。翻开书卷,便梦回唐宋,仿佛看到了几千年前那古老沧桑的城墙,那朴素厚重的青石板;那静谧清澈的夜空,那硝烟四起的战场……景不同,心也不同,总是给予人无限的遐想:“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我好想看到一名女子独立溪边,向柳水诉说她的愁思;当心怀壮志的男儿在战场上拼搏厮杀,眼前又赫然浮现出“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壮阔;山在异乡,望着明月,心中对亲人的思念化作对天下离人的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一种多么豁达,多么豪迈的胸襟!读唐宋诗词,我读出了思乡的哀愁,生活的喜悦,命运的艰辛……我仿佛也融入其中,和他们一起酸甜苦辣,尝遍人生百味。

读散文,读的是态度。在烟雨蒙蒙的日子里,我可以在《匆匆》中感叹时光飞逝,在《藤野先生》中找到作者对恩师的赞美,抑或是在,《背影》中品味父子真情……我们可以随着名家的笔触:走进林清玄,感悟人生哲理;走进朱自清,赞美春的美丽与生机;或是和鲁迅回忆往昔,听汪曾祺讲述自然野趣。我们可以同他们一起去品味人生,走遍整个世界,欣赏山川之美,民族之美。虽不能眼见,可信却见了。

不仅是诗词与散文,其他的书,也让我沉醉:读三国,我读出了诸葛亮的机智,与他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鲁迅,我读出了他对人民的体恤与对敌人的憎恨,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读贝多芬,我读出了她对命运的不屈与对音乐的热爱……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在充满着书香的世界里,我就如鱼儿恋着水一般沉醉在其中,令我无法自拔。

雨停了,我放下手中书卷。只见云雾散开,艳阳高照,一道彩虹挂天边。我还没有从充满书香的世界里走出来,看到彩虹,又不由想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书,这个充满想象的世界,让我受益匪浅。既让我获得了知识,又陶冶了我的情操。这个充满书香的世界,它,总是令我沉醉。

想有一间书房,飘着几缕墨香;想泡一杯清茶,细品人生百味;想见一些伟人,汲取思想精华。这是我的书卷情怀。

打开书卷,一股尘封的历史之气扑面而来。展现在眼前的是那金戈铁马,硝烟战火。“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那保家卫国的豪情,爱憎分明的壮志,给我以无尽的震撼。不说岳飞刺字抗金,单说夏完淳尚未及冠便已从军,就足以让人热血沸腾。在书中,是这些将士,用生命奏出了最嘹亮的战歌。


翻动书页,我看到了比干掏心的悲壮;看到了那天寒地冻中,粮食断绝时,门客割肉献主的义气;看到了文天祥抗元的英姿;看到了陆游忧国忧民的情思。在书中,是这些忠臣,诠释了什么叫心系天下,舍小身而取大义。那是足以流传千古的情怀浩大。

再往后看,出现的是“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沈园。在这里,我知道原来陆游如此深情。再一转身,我似乎瞧见唐伯虎在点秋香;我目睹了崔莺莺与张生的凄美爱情;感受到了杜丽娘的幽怨。在书中,是这些才子,家人,创造出了一段段缠绵悱恻,动人凄婉的故事与名作。

换一本书,扑鼻的是鲜花的芳香,青草的甘甜,自然之气带来了一幅幅美景。 普罗旺斯浪漫的熏衣草田,摇曳着形成一片紫色的海;江南的冬景,在郁达夫笔下有了灵性;九寨沟的秀丽风景令人神往不已。在书中,不必出门远行,不必花钱旅行,便已将世界名胜尽收眼底。

通过书,我与伟人对话。我了解了大全才王阳明,了解了一个脱去“圣人”光环的孔子,那么真性情,那么睿智;了解了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的闲适自然;了解了塔莎奶奶对生活的热爱。真是应了一句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读书,不仅仅开拓眼界,也丰富了我的知识。

在现代科技愈加发达的今天,人们更喜欢一种简、快的阅读方式,网络、手机的出现,把纸质的书排挤到了书柜,闲置着任凭尘封。而我认为,应该有个时间,轻轻翻开书页,细细品读,慢慢思考,与书为友,与书为伴。

想点一盏明灯,伴着荧荧星光,感悟人生。看那勇猛将士杀敌英姿,看那千古忠臣舍生取义,看那才子佳人的比翼双飞,或嗔或怨,让我在悲喜交加中恍然。 这就是我的书卷情怀。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结晶;书,是人类智慧的仓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便能读懂历史,了明世界,于是,古人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秀才不出门,却知天下事。”

自古以来,书在人们心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古人或将书视为精神食粮,每日卷不离手;或将书看做知己友人,与其朝夕为伴,形影不离。那么,书究竟有何魅力?竟牢牢捆住千千万万学子的赤子之心?“书卷多情似故人”!

书中的奥妙难以琢磨,但爱书者对书的那份情谊却是可用心去领会的。古往今来,爱书者不计其数,他们与书的故事被广为流传,这种爱书的情怀也随之映入后人的心中,一串串感染人的故事,谱写出一首首爱书的赞歌。


看“白书”的王充,整日卷不离手,站着苦读于书店之中,凭着一股执着的求学精神,终用毕生精力写就了巨著《论衡》;视书如命的马寅初,坚持自己的追求,毅然离开家,凭着一腔学习的热情,终如愿以偿成为著名的经济学家:“坛子避蚊”的蔡元培,聪明智慧,想出妙招制蚊虫,凭着一种刻苦奋斗的信念,终以自己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成了“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还有学到终身的竺可桢等等,这些爱书者对书的满腔热爱,令人不得不由衷地发出赞叹;产生敬意。

前辈的爱书经历,给我们以启示。从故事中,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他们爱书的事例,更是从他们身上所渗透出来的读书人对书的那份爱,那份执着以及那份坚持不懈的毅力。书,在他们眼中,已远远超越了原有的读者与书之间的关系,他们是从心底流露出对书的那份情谊。书,活在他们心里,就好比无话不谈的朋友。那是超乎普通朋友的情感,是最纯洁的交流,是用心在沟通。

回顾历史,还看今朝,“读书”依然是生活的主旋律,但似乎少了几许对书的“痴情”与“眷恋”,反而多了一丝“厌倦”与“无奈”。但今天,前辈们的那种强烈的爱书精神重又照到了我们的心中,点燃心中那份对书的爱的情怀。

前辈们的故事告诉我们,需把书当做知己一般,才能真正将自己融入那茫茫书海中去,畅游知识的海洋。那时你会发现“书海风景独好”。

“书卷多情似故人”!知识,人类永恒的追求;好书精神,读书人不可缺少的品质!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a0548087d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