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名中的“阴衰阳盛”之谜

2023-01-12 05:31: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地名中的“阴衰阳盛”之谜》,欢迎阅读!
地名,中国,盛”之

中国地名中的阴衰阳盛之谜

作者:

来源:《新传奇》2019年第49

您在地图上常常会看到这么一类地名,有的叫X阴,有的叫X阳。仅是较大的城市,我们就能说出沈阳、贵阳、洛阳,江阴、淮阴。不算历史上存在后来消失的地名,我国县级以上的阴阳类地名,少说也有130多个。它们是怎么來的?

中国的地名文化,悠久绵长。我国县级及以上带的,有120个左右,而带的则只有十几个。这种阴衰阳盛的现象,是如何造成的呢? 地形河流定阴阳

阴阳,本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个简约而深邃的名词,如老子《道德经》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后来,阴阳被引申用于指代方位:向光一面为阳,背光一面为阴。

我国国土地势西高东低,直接决定了大多数河流水系的走向是自西向东。北半球的阳光大部分时间由南向北照射——这种地形地势与河流水系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阴、阳可以用来代指南北。

南宋学者洪迈专门对阴阳地名进行了详细考证,他的《容斋随笔》卷十六《郡县用阴阳字》开篇便说:山南为阳,水北为阳,《谷梁传》之语也,若山北水南则为阴,故郡县及地名多用之,今略叙于此。意思是,春秋《谷梁传》就已记载确认了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的原则,这种命名方法因为容易辨别方向,很多郡县地名都采用。

以高于地面的山为视角,南为阳、北为阴。以低于地面的水为视角,河流北岸则成了阳面,南岸则是阴面。我们从字面就能推断某城与其区域河流的关系,如沈阳,就是位于沈河以北的地方。我们在这里捋一捋山、水和阴、阳的对应关系就是:山南=山阳、山北=山阴、水北=水阳、水南=水阴。

第一部集中梳理地名的著作是班固《汉书》中的《地理志》。东汉后期的应劭则撰写了专门研究汉书中地名的《汉书集解》,对248个地名进行了注释,并讲述了152个地名的来龙去脉。综合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引,《地理风俗记》《十三州记》,应劭注解过的地名有168个。


其中,44个地名与阴阳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地名为41个,地名只有3个,得名原因都跟河流有关——位于河流之阳,即河北。可见,当时就已经奠定了地名阴衰阳盛的格局。

山水与阴阳有四种组合:山+阳、水+阴、山+阴、水+阳,阴阳出现概率都是50%。那么,现实中的地名,为什么更青睐呢? 负阴抱阳在河北

前面提到,应劭注解的44个汉代阴阳地名,都跟河流有关。后世诞生的这类地名,仍以河流类居多。可以说,相比山,此类地名与河流的关系更密切——这是因为在生活、生产中,靠水比靠山更重要。

基于已有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河流走向,为了取暖、采光需要,我国多数聚落的朝向是坐北朝南。为了抵御冬季寒风,背后需要有山;为了取水方便和航运需要,前方需要有水。 东流的水系与山地之间的平旷土地,成为最佳选址地——这也是风水师所谓的负阴抱阳之宝地。有了前水后山的条件,如果左右各有山护卫、出口再有曲流环绕几道小山做就更完美了——这样一来,国都、城邑、村落就仿佛一个聚宝盆一样。

陶渊明为我们描述的桃花源,正是这样一处理想栖居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种情况下,环抱聚落的那条河流就仿佛一条腰带,仿佛一张弓弦把家园环抱其中,风水师将最佳的水与聚落的组合,称为金带环抱。这种选址原则下,聚落一定是紧靠某条河流的阳面,即北岸。于是,一个又一个聚落,以这种思想为指导,在山水交织的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

很多人将风水视为神秘之术,其实不然,风水理论中的合理规划设计,不过是常识的运用。至于那些神神道道之说,多为后世居心不测之人以风水名义敛财而夸大而已。

北半球的河流自西向东而流,因为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的因素,河流对南岸的冲击远比对北岸的冲击强烈。久而久之,北岸将有越来越多的泥沙淤积成新的沃土,而南岸泥土则流失更为严重。

从安全的角度来说,河北显然盛于河南。因为这个原因,河之阳比河之阴,更受青睐。 济南其实是济阴


北靠山、南邻水,这是古代聚落选址的基本原则,却并非绝对——因为现实中的环境变化多端,局部微观的地形环境,也有反常的情况。

山、水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因为地理位置重要、水土条件优越,仍需要建设较大的聚落,所以就有了少量位于河南,即+类的地名。如淮河以南的淮阴、黄河以南的河阴(历史地名,今已消失)、长江以南的江阴、汤水以南的汤阴。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西安、济南这三座大城市,其实也是反常的情况,它们都是南或东南靠山,北方临河,就成了坐南朝北的形势,风水上称为倒骑龙。如果按照阴阳地名命名原则,济南该叫济阴,西安应叫渭阴,南京可叫江阴

也就是说,按照山河方位应该被叫做“X的地方,以另一种名称出现了,这是阴类地名极少的原因之一。

我们还发现,黄河、长江两大河流的中下游,大城市多在南岸,而不是北岸。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主要基于军事防御的考虑。

无论是黄河还是长江,北岸少有高山屏障。我国古代开疆拓土和征伐,多是从北向南进行,于是北面一侧的防御成为重中之重。没有高山阻隔的大城,只能退而求其次:以水代山,当作天险。但,水的安全系数远不如山地,而且时刻还有洪水的威胁。古代农耕社会时代,河北选址定律比较可行,开放时代到来前夕,那些新兴崛起的交通型、商业型城市,则逐渐突破了早期的选址原则,如武昌、安庆、上海,都紧靠大河南岸。

不过,因为百余年近代史跨度远远短于两三千年的古代,当代地图上的地名遗存依然深受古代影响。今天地图上可以找到踪影的阴阳类地名——无一例外,它们全部诞生于清代之前。

(新华网2019.11.26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a0a4c4d86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b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