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行政制度

2023-03-28 23:05: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汉代行政制度》,欢迎阅读!
汉代,行政,制度

汉代沿用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因为刚刚从封建制转变,化家为国。很多还是有封建制度遗留下来的陈迹。

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九卿:太常、太仆、光禄勋、卫尉、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 太常:主管皇家祭祀 太仆:主管皇帝车马

光禄勋:守卫宫殿门户。门房之臣

卫尉:主管皇宫守卫。皇帝的卫兵司令,有点像锦衣卫指挥使 廷尉:掌法的,犯了皇帝的法都归他管,有点像又来的大理寺卿

大鸿胪:主管礼仪,当时是主管诸侯,少数名族的事情,大多数都是礼仪,有点像后来的鸿 胪寺卿

宗正:主管皇室宗族事物,有点像后来的宗人府 以上这7个卿在当时按照名义都是管的皇家私事。不属于政府的公务。但是此时已经化家为国了,原来管皇家的事现在也关国家的事了。

大司农:管的是政府经济。后入支销国家公费,相当于户部。管全国田赋收入

少府:管的是皇室经济,相当于明朝皇帝的内库,收入充当皇室私用。管工商业税收,比如盐、矿等。

皇室不能用大司农的钱,所以当时皇室和政府在法理上是鲜明划分的。

九卿是两千石,地方郡太守也是两千石,为了区分,称九卿为中两千石,中就是在皇宫。 在汉代但凡有“中”字的官都是驻扎在皇宫的。比如御史大夫的副手御史中丞,就是驻扎在皇宫御史,御史中丞管宫中一切事,皇帝有事找丞相,要先通过御史中丞,再到御史大夫,最后到丞相,丞相有事找皇帝,也是先找御史大夫,再找御史中丞,最后到皇帝。 九卿全部隶属于宰相。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每郡每年要向中央上计簿,计簿就是各项统计表册,也就是地方的行政成绩。每年九、十月呈报中央,这叫“上计”

中央拍特派员到地方在调查的叫“刺史”。全国分为十三个区,没去派一名刺史,原始刺史只不过是一个小耳目,地方行政责任是有太守负责的。所以太守两千石,而刺史原来只有六百石的小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a29bfa40912a216147929e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