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秒的认识》教学随笔

2023-03-11 10:3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时分秒的认识》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分秒,随笔,认识,教学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随笔

兴宾区实小 xxx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的基础上学习24时记时法,对于一些有关24时记时法的规律以及它与普通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但时间观念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情境教学生活化。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课程标准中也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所以在引入新课时我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学生感兴趣的题材,让学生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探索24时记时法的规律。实践也证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是孩子获得知识的重要源泉,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我们在使用教材教学时,应注意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源于孩子生活,源于孩子好奇之事,引导孩子积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让他们亲身感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所以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我仍然注重密切联系生活,考虑到知识点比较多,所以借助学生一天的生活情景,使学生直观地明白了在一天时间里时针走了2圈,共是24小时,同时了解了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且能够初步学会二者之间的转化这几个知识点。然后,在学生接受了新知后,就让他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是用24时记时法记录时间的,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数学问题,同时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我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把有些数学知识完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让学生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所以,巩固新知的练习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题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真正体验有用的数学

提倡"生活化的"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数学生活化,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相信在以后的教改路上,我会把数学的生活性挖掘得更深,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a78f4ed53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