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自相矛盾》课后反思

2023-01-18 10:00: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语文五年级《自相矛盾》课后反思》,欢迎阅读!
自相矛盾,课后,反思,语文,年级

课后反思



《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难一》,是一篇文言寓言故事,这篇文章文字简练,却又形象生动,所蕴涵的道理简单明了,又能让人体味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但因其毕竟是文言文,文字表达与现代白话文有着很大的差异,学生学起来多少会感到困难枯燥。

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从落实课程目标的角度反复思考,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最后决定,选文出处和作者简介等文学常识,不属于小学段教学的关键内容,学生了解即可。把学习重点放在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和具有思维价值与逻辑结构的语言运用上,在思维训练、情感熏陶和语言训练的结合点上下功夫、文章。在教学形式的选择上,注意采取手段打破和消解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疏离感和陌生感,通过小组合作、情境再现、走进内心、情节拓展、旧知新解等形式,让学生走进文本,化身文本中的人物,在参与感十足的活动中建构知识、提升认识、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初始阶段,结合观察课文插图,让学生思考:“矛和盾作为武器,它们有什么不同?”直接揭示了矛与盾在功用、功能追求上的对立性,对自相矛盾的意思有了初步的了解。

因文言文用词、语序与现代白话文存在差距,学生的朗读与释义两方面往往存在畏难情绪。因此,在朗读指导阶段,我注意发挥优秀生和教师个人的示范作用,通过标注节奏线的形式,让学生科学断句,读准节奏。正确的断句,有助于学生正确的释义。在释义阶段,让学生借助注释,通过小组合作,辅以查阅的资料,梳理文意,降低了学习难度。

以释义为基础,抓住关键语句,通过“再现场景、走进内心、补充情节、揭示道理”等方法,使学生走进现场,化身为卖矛与盾的人,感受他被驳斥到哑口无言后内心的想法、下一次集市上叫喊内容的变化、明白的道理,在框架引领下创造性讲述故事,加深读文意的理解,对自相矛盾的表征有了具体而感性、概括而抽象的认知。

在体悟道理方面,我不满足于让孩子得出一个结论,而是引入了中国古代四个寓言故事:掩耳盗铃、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南辕北辙,引导学生发现四个故


事的共同点——谬误中隐含的同一实质:言与行、想与做、目标与行动之间的自相矛盾。接着,出示图片和文字提示,让学生在图文提供的二元悖反的情景中感受和思考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自相矛盾之处,这里,有理念和现实的冲突,有思想和行动的抵触,有语言和行动的对立,在矛盾对比中,对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错误行为进行了深入批判,从而形成了正确的认知,受到主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本课的教学,尤其重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紧扣“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这一语文要素,通过设计学习支架,对学生进行大板块、结构性的语言训练,并融思维训练、价值教育于其中,三位一体,化难为易,变平淡为神奇,赋予旧材料以新含义,学生兴趣盎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因为时间关系,有的环节展开得还不够充分,老师引导中提供的框架一方面减轻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思维空间设置了框架,影响了学生自主、自由地发挥,在学习主体和指导主体之间,审慎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平衡,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ab5f9035b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7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