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王维的《出塞作》

2022-12-19 15:13: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解读王维的《出塞作》》,欢迎阅读!
王维,出塞,解读

解读王维的《出塞作》

出塞作

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 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 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 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 汉家将赐霍嫖姚。

《出塞作》有一原注:“时为御史监察塞上作”。时间应该是在开元二十五年(737三月,当时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出塞宣慰。

《唐诗鉴赏辞典》中,王维的两首边塞诗都由首都师范大学的教授负责赏析,不幸的是,张燕瑾教授对《使至塞上》的赏析严重偏离文本,而吴小林教授对《出塞作》的赏析则近于一派胡说。

吴教授认为在居延城外打猎的吐蕃健儿,我不敢苟同。

首先,王维说得很清楚,“居延城外猎天骄”,是“猎天骄”而不是“天骄猎”,也就是说猎杀天骄,而不是被天骄猎杀。“天骄”出自《汉书·匈奴传》指代匈奴,所以“猎天骄”极有可能是跟匈奴打仗。然而“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却显现出一派平和悠闲的风度,像是在游猎。如果以吴教授的理解,这里“时驱马”“好射雕”的当然还是吐蕃健儿,作为奉命宣慰的使臣,如此轻松地近距离甚至是与敌手零距离接触,还带着轻松的情绪歌颂敌手,果真如此,王维的奸细嫌疑就大了。

第二,王维奉命出塞宣慰,没有见到打了胜仗的唐军,先见到耀武扬威的吐蕃健儿,也太危险了吧。第三,王维同一使命途路中作的《使至塞上》更有“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篷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说明居延只是起点,燕然才是终点,他所要慰劳的唐军当时已经深入胡地。所以,此处的居延应该在远离前线的唐军控制的“内地”。只有这样,才好理解颔联中的“暮云空碛时驱马, 日平原好射雕”的悠闲。

整体理解,《出塞作》的首联有两种可能的理解。一是总体写战争进行的地点(居延城外)的对象(天骄,匈奴,这里指吐蕃)颔联写战备(古代游猎是战备训练的重要方式)颈联写出击,尾联写赏赐,暗示了战争的胜利。二是,前两句全写游猎场景(射雕是“猎天骄”的一种具体行为,野火烧是为了把野兽赶出来,以便于发现);颈联和尾联的理解与第一种相同。

这两种理解我倾向于后一种,如果是第一种理解则“野火烧”应该明确为“战火烧”。 这样,《出塞作》的场景大约是这样:作为典属国的王维,奉命使塞,到了居延城,当地的官员肯定要表示一下对中央大员的欢迎,怎么欢迎?大约来一场打猎是不错的选择,向王维展示了塞外风光,又显示了战备的成果。为了更多地驱赶出猎物,于是放火烧草,王维自是被众星拱月般围在中间,难免要赋诗一首应应景。暮云低垂,戈壁空旷,时有雕兽现身,则驱马弯弓。这是眼前实写。猎场上既有如此矫健的身手,王维不仅驰骋想象着将军们


在战斗中的风采,将汉将击破匈奴的风采移用到唐军战胜吐蕃的现实中。于是,才会有自己这个使者奉命宣慰的事情。

《出塞作》落笔于自己的使命,尤其是最后一句,简直是在说“皇帝让我带着这些宝物,就是来犒劳你们这些打仗了胜仗的将士的”这说明这首诗的写作与王维的工作有极大的关系。说明这首诗其实是写给边塞的将领或者官员看的。另外,这首诗写得比较空,也可以佐证王维在写此诗时可能并非完全出自个人情感的积累,不得不发,而更可能是为应付某种要求的应景之作。

另外,首联中的“猎天骄”到底是指什么,还望有兴趣的人给予更确实的答案。

二〇一三年一月三日星期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ad83c43c850ad02de80418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