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元琼-好课多磨《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随笔

2022-04-19 22:35: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冉元琼-好课多磨《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余数,除法,随笔,教学,冉元琼

好课多磨

——《有余数除法》的教学随笔

常言道:好事多磨!作为一线教师,我想说:好课也要多磨。这是我在参加《有余数除法》全区小学数学赛课前反复磨课的经历中获得的深切感受。 众所周知,一堂好课应在准确把握其内涵(教学内容重难点)之上,还应从外围方面如创设情景、教学具准备、了解学情、有效预设及细节调控等方面来体现,而磨课的目的主要也是要在这些方面来进一步优化和突破。反思磨课的经历,我认为要磨出一堂好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重点关注:

一、创设的问题情景是否有利于积极探究 在备小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我初次设计的情景是这样的:以问题“你们喜欢吃水果吗?”引出,出示攀枝花的水果图片—出示草莓图片)进一步引出分草莓活动,学习6÷2=3可是在第一次磨课中,发现孩子们更多关注漂亮的水果图片,小朋友们聚焦在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上讨论起来,看起来热闹,好像并没有引发孩子往下一步探究的愿望。课后在听课老师们的建议下,我作了改进,改为请生猜谜语(出示按红黄蓝绿排序的气球),引出问题“老师不用回头看,你只要任意说出一个气球的编号,老师就能猜出气球的颜色,你们相信吗?不信就试试看吧”学生在怀疑中报出数字,师根据学生报的气球上的数利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来猜出气球颜色,在学生的惊讶之中追问,老师猜对了吗?你们想学会老师的本领吗?在学生的兴趣高涨之际引出课题。这样的情景创设,有趣味,有吸引力,在第二次的磨课中也证明了这样的情景创设有利于学生后续学习的探究的心理氛围,更积极有效。

二、教学具材料是否简单有效

同样,在《有余数的除法》的磨课中,学具材料的准备也经历了从繁的简的过程,也就是将彩色塑料小棒改为普通棉签。第一、二次磨课时,我为每位学生准备了一捆彩色塑料小棒,在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活动中,我发现总有孩子拿小棒时发出声音,尽管多次调控,不时有个别小朋友弯腰到地上捡滚落的小棒,或者同桌互换不同的颜色的小棒。对此我改用了小棉签(花5元钱买200多根),简单常见的棉签不会滚动或落在地上,不再发出声音,在操作活动时没有造成干扰,学生更多关注操作活动的要求,积极思考并交流。 也就是说教学具材料的准备不在于外形、色彩有多漂亮,尽量化繁为简,否则,孩子们往往容易被色彩吸引,分散注意力。为了减少教学具材料对造孩子学习的干扰,我个人觉得教学具材料要指向教学的核心,引发学生的思考,尽量普通实用,经济实惠,同样达到目的。 三、了解学情、有效预设是否充分

(一)了解学生旧知掌握情况充分预设。我在不同的班级磨课时,发现不同的班级学生的基础差异较大。有些班级前面知识掌握牢固,新旧知识连接的地方学生很快就能突破,反之需要老师回头再想办法建立联系,这也就是需要老师既要真正关注学生的旧知联系及短板,又要有临场应变的教学机智,更要做好有效预设。例如在学生理解“6里面包含着几个2”怎样列式?(6÷2=3)。磨课中发现,有个别班级的孩子前面等分与包含区分不够,此处便不知道怎样列式。当学生透露出前面知识不牢固时,要马上再回头建立链接,必须预设到每种情况。而有的班级的学生此处理解清晰,讲解清楚,后面学习也就非常顺利。


(二)了解小组建设情况及方法指导。在突破重难点环节,小组合作和展示操作的作用尤其重要。在平时上课时我们不难发现,小组建设做得好的班级,合作操作中,组内分工明确,听从指挥,围绕任务来操作思考,效率也就高。这样的班级操作活动开展效果好。反之,小组建设不够的班级,会出现不听要求,不知道任务也开始操作,只顾拿着学具材料摆,也可能有独立研究,多数学生的合作浮于表面,低效的情况。例如在用小棒摆正方形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这一教学环节,第一次试讲的班级小组建设做得好,四人小组中从摆正方形到观察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再到展示汇报,孩子们能够有序地完成,而在第二次试讲的班级小组建设不够,操作时出现不少问题,马上改为两人一个小组并及时到小组中指导,后面的活动才较为有序。总之,在磨课中不仅要时时关注孩子的学情,有效预设,更要不断反馈、改进教学策略。

四、及时回顾并审视整个教学流程

一堂好课既要体现学生的积极参与、全心投入、精彩展示、学有所获,更要自然真实。要落实以生为本,要关注学生的学。在反复磨课试讲的同时,要及时反思自己的各个环节的预设和调控,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回顾和审视: (一)问题的引入方面。问题情景的引入方面是否根据每个学段的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为依据?或者从孩子的惊喜入手,或者从孩子的错误入手,总之抛出的问题情景要让孩子够得着,进得去、并愿意去探究。

(二)学生的学情反馈。学习的方式是否是孩子们易接受的,能调动积极主动性的?练习的形式是否是孩子们喜欢的,高效的,避免练习形式单一。 (三)教师的教的反思。是否真正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课中教师是自然而真实地引导,还是强迫和牵制孩子们的学习活动。教师哪些环节讲得过多或者一讲到底,教师的讲解部分是否是学生的难点,易错点,语言是否简洁。 (四)对于学生的评价是否跟上?是否有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及时评价和激励,有点拨,有生成。

(五)整体回顾,审视自己的整个教学流程是否从孩子的角度设计的。从知识呈现、突破重难点的方式方法,从学生的学习起点、易错点方面,从师生互动是否和谐等方面来回顾和反思,认真听取听课教师的建议。积极改进。

总之,在反复磨课的过程中,我感悟到,只有做到有的放矢,不断反思、及时调整和改进,才能磨出好课!更重要的是要珍惜和利用每次磨课的经历,借鉴磨课的思考方式,重新审视自己日常的教学,不断反思和改进,让课堂更精彩而自然,让自己得到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af8412b50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