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评课古诗三首出塞_苏版

2022-11-13 20:1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六年级下语文评课古诗三首出塞_苏版》,欢迎阅读!
出塞,古诗,语文,年级,苏版

六年级下语文评课古诗三首出塞_苏版

如何样教古诗,历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今天听了高丽敏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能够说,高老师的这节古诗教学《出塞》,为我们如何样教学古诗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出塞》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首诗属于汉朝乐府诗题,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期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静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一首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

这首古诗内容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要上好这节课,是有一定难度的,而高老师却处理得专门好。我认为高老师的这节课有如此几个成功之处:

1、打破了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差不多上是一个路子教学:字意过关、句句分析、全诗翻译、背诵扫尾的“逐环教学”模式。

今天高老师的教学流程,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大胆采纳自读自悟,点拨为辅的教学方法,让人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高老师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捷的审美嗅觉,在教学中要紧通过读、思、议、想、说、写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进入古诗境域。高老师创设情境,激发爱好,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2、教材处理别具匠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全诗共四行,重点落在第一、二行上。在指导学生初读了古诗感悟了诗意之后,教师紧紧扣住“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展开教学,解读古诗感悟诗情。第一,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在诗句中找一找哪个词语概括了战士出征边塞的艰巨,并让学生看一段古代战争片段,来感受战士出征边塞的艰巨。接着,播放凄凉音乐,老师深情描述征人戍守边塞白天紧张、黑夜孤独的情形,让学生分别用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感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意境的悲壮,老师设计了一个补充练习,即在同一轮明月下,


征人的家人会如何样的想念他们?练习一完成,老师赶忙激情引读,引导学生品味“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并读出对征人的同情。为了引导学生揣摩诗人的无奈与悲愤,请了五位同学分别扮演不同朝代的将士,吟诵“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明白得了第一、二行诗句后,对第三、四行诗,诗人期望和平,希望回家的心情,学生就专门容易明白得了。

如此形成两个板块,既突出重点,又浑然一体。 3、尊重每位学生,鼓舞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

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对话,感受作者的感情,触动学生的心灵。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有机统一起来。整个交流过程,高老师始终都以宽容、尊重、赏识的态度面对着每一位学生,在指点中不忘将亲切的微笑、确信的话语传递给学生,给学生创设一个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使每位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敢于自由地表达自己或稚嫩或专门的见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充满自信,只有自信地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学生的制造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4、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本诗内容时空跨度太大,如何让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高老师适度地把课外资料引入课堂,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阅读的积存,感受古诗的悠远流长,努力使课堂教学真实、淳朴、扎实,让小孩真正学有所得。对激发学生情感起到专门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润物细无声”般的熏陶中,提升审美趣味,出现聪慧火花,提高语文素养。《出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边塞诗,通过此课的学习,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更多边塞诗的爱好,将学生带入绚丽多彩的古诗百花园中,如:“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黄尘足今古,白骨乱攻蓬蒿。”还有王昌龄的《从军行》默读、齐读的设计专门好的表达了这一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afb8f1384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