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的封建社会因何走向衰落

2022-12-23 23:2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中国的封建社会因何走向衰落》,欢迎阅读!
封建社会,衰落,中国,走向



论中国的封建社会因何走向衰落

(姓名:李宇童 学号:2013544035

摘要:19122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标志着在中国延续了2000年的封建帝制覆灭,从战国时代形成的封建雏形到秦始皇一统天下,再到宋元明清,中国的封建帝制始终相对稳固,而近代中国却饱受列强欺辱,在新旧社会制度较量中挣扎了100年,历尽沧桑受尽磨难,顽固的封建帝制终究走向了灭亡

关键词:高度集权,思想守旧,闭关锁国,列强欺压。

从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以来,泱泱中华,就开始走进了历时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封建制度曾经使中国走在世界的最前端,遥遥领先。可是,也是这样的封建制度曾让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各国。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一个产生、确立、发展、繁荣、衰落的过程。这其中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外因当然不外乎资本主义列强的压榨欺凌,但一个国家走向衰落,究其根本必然是自己的原因,失败者往往是被自己打败的,所谓祸起于萧墙是也!哲学的观点来说,那就是内因决定外因。

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有其必然性。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具体从内因中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两个角度论述如下。

内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政治制度和文化角度。 一:政治制度。

学术界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中国近代的衰落是由于长期的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的帝国以来,历代皇帝不断加强皇权,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同时又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这种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在也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与活力。[1]

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是封建社会政治上的主要特点之一。到明清时期,这一特点更为突出。一方面,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空前加强。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废除了在中国沿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使君权相权合而为一。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的设立,标志中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另一方面,统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加强对人民思想控制,竭力压制新兴的民主思想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排斥西方国家的先进文化。如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及闭关锁国政策。不难看出,明清时期封建制度已丧失自我调节推动社会发展的机能,为挽救这行将就木的旧制度,统治者不断强化自身权力,以高压政策加以维护,从而成为历史发展的巨大障碍。

高度集权的封建制度对中国社会生产力的严重束缚。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历朝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称皇帝为“奉天承运”的“天子”,以维护“家天下”的君主专制制度;同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加紧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而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对封建统治者的维护和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也加重了阶级矛盾。封建统治阶级从皇帝、贵族、官




僚到一般地主拥有最大部分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很少或者没有土地。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交纳高额的地租。大地主往往利用政治特权和通过暴力手段兼并土地。对农民剥削的加重,必然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这一阶级矛盾随着晚清政府的腐朽黑暗统治更大大地加深了[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核心 是专制主义,又可分为由君王到地方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由中央到地方的中央集权制度。从秦朝中央设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地方设立郡县制,到清朝中央设立军机处、地方实 行行省制,经过了汉代的巩固,隋唐的完善,北宋的强化,元朝的进一步强化,明朝的空 前强化,直至清朝达到了顶峰。而这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顶峰也正标志着中国封建社 会的衰落。

二:文化角度。

中国的封建社会里是宣扬君权神授,绝对服从的。有一个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众生,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受人统治。封建统治者,就是想让他的人民都成为顺民,都成为他的统治下的木偶傀儡,这就是所说的愚民政策。君主王权至上,无视法制,宪政空白。“君权神授”、“顺天应人”、“君主 崇拜”等等意识观念,在整个封建时代始终居于统治地位并得到广泛的渲染,权力崇拜意 识和权力本位的价值观被深深烙印在上层人士及所谓的“草民”阶层的心中。这种君主集 权式的专制导致对皇权的崇拜,对权威的认同,使得君主的权力无限地扩大,以王权为中 心的社会框架在漫长的封建统治中形成了国民对权力的崇拜和依附顺从。这种社会意识一旦形成就会相对稳固,不太容易打破,所以一个差不多一成不变的社会能发展到什么样子呢,除了走向灭亡,别无他路。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闭关锁国。就是这样一种闭塞的思想观念,导致了近代的中国盲目自大,对于西方世界的先进文明不屑一顾,仍然闭关锁国,最后是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同时也轰塌了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3]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封建社会儒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限制了新思想的发展。儒学本是孔子创立的学派,自汉武帝确立独尊儒术的政策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它以三纲五常为伦理道德规范,主张仁政,提倡经世济民,以助君王,明教化。儒家还与佛教、道教相互吸收、融合,共同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封建统治者同时吸收法家思想,严刑峻法,实行专制统治,他们还通过种种方法,笼络和控制知识分子,并采取镇压异端、兴文字狱等手段,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儒学所强调的伦理道德,纲常秩序,以及所谓崇尚治, 尚有为等一系列观念,为其封建统治提供了思想政治上的支持。儒学的产生的和发展,符 合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它不仅奠定和稳固了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也使自身在中国传 统政治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这种作用自然也就包括了过于讲到伦理道德而 忽略民主法治的规范(如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扼杀人们正当的自然需求,不利于社会 生产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b0e700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4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