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金陵怀古》阅读答案及赏析

2022-04-28 08:16: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刘禹锡《金陵怀古》阅读答案及赏析》,欢迎阅读!
刘禹锡,金陵,怀古,赏析,答案

刘禹锡《金陵怀古》阅读答案及赏析





金陵怀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①冶城:江苏南京一带 , 这里是春秋时代冶铸刀枪剑戟的中心。②征虏亭:《世说新语·雅量》 : “支道林还东 , 时贤并送於征虏亭 。”刘孝标明引《丹阳记》 : “太安中 , 征虏将军谢安立此亭 , 因认为名。” 9,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6 分)

A. 首句写晨景,诗人寻访冶城的古迹到达江边,正逢早潮上升,水天空旷,诗人彷徨寻找,却四顾茫然,只有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芜的情形。

B. 第二句写暮景, 夜晚时分,征虏亭耸立在斜晖之中, 陪伴着它的可是是投在地 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 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其他喧闹排面, 也早已藏形匿影。

C. 颔联两句固然是写景, 更是以山川为目睹抒怀, 山川风光在变化的历史长河中并无变异,诗人看到的还是: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

D. 颈联承上两联转入抒怀, 作者揭露了六朝兴亡的奥密, 并示警当世, 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优秀看法。。

E. 尾联诗人以《玉树后庭花》 尚在流行示意现在唐朝的统治者依靠河山之险, 迷在声色享福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此联脱胎于“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 唱《后庭花》”。

10,本诗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阅读答案:

9 DE

D,颈联谈论,其实不是在抒怀。













6 分)

E, 杜牧是晚唐诗人,时代比刘禹锡要晚。



10,手法:对照,用典,寓情于景( 4 分,答出两个即可)



感情:借古伤今之情。 只管风景仍旧, 但人事却已全非。 从景语中道出盛衰对照,

自然表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2 分)

点明题旨,

附诗歌翻译和鉴赏: 金陵怀古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春潮吞没了冶城的洲渚,夕阳余晖斜照在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蔡洲新草健壮一片嫩绿,幕府山上还是烟霭青青。


刘禹锡《金陵怀古》阅读答案及赏析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国家的兴亡取决于人事,河山也徒有陡峭的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玉树后庭花这支亡国曲,凄婉幽怨令人不忍再听。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首联写的是晨景和暮景。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地



——冶城的古迹到达江边,正逢早潮上升,水天空旷,满川风涛。冶城这一以冶制吴刀、吴



钩有名的古迹在哪处, 诗人彷徨寻找, 却四顾茫然。 只有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芜的



情形。 它忧如告诉人们: 冶城和吴国的宏图霸业同样,



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失得藏形匿影

了。夜晚时分, 征虏亭孤独地耸立在斜晖之中,



陪伴着它的可是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

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其他喧闹排面,



也早已藏形匿影。 只管亭子与斜阳

使诗歌一落笔就紧

仍旧, 但人事却已全非。 诗在开头两句奇妙地把盛衰对照从景语中道出,



扣题意,自然表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颔联两句固然还是写景,但此处写的景,则不单是对历



史遗迹的凭吊, 并且以宏伟漂亮的山川为目睹以抒怀,



借以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某一历史问

题的识见。 诗人说: 看哪, 时序虽在春寒料峭之中, 那江心不沉的战船——蔡洲却已长出一



片嫩绿的新草; 那向称金陵门户的幕府山正雄视大江,



山顶上升起袅袅青烟, 光景依旧如旧。

妄图依靠险阻,成立霸业。不

面对着滔滔江流,诗人想起了东晋军阀苏峻曾一度袭破金陵,



久陶侃、温峤起兵在此伐叛,舟师四万次于蔡洲。一时舳舻相望,旌旗蔽空,激战累日,终



于击败苏峻, 使晋室转败为胜。 他还想起幕府山正是因为丞相王导曾在此成立幕府屯兵驻守



而得名。但曾几何时,东晋仍旧被刘宋所取代,衡阳王刘义季出任南兖州刺史,此山此后又



成为刘宋新贵们祖饯之处。 山川风光在变化的历史长河中并无变异,



诗人看到的还是:

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这一联熔古今事与眼远景为一体,“新草绿”、“旧烟青”六字下得醒豁鲜亮,情形交融,并为下文的感触作铺垫。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谈论。诗人以极其精华的语言揭露了



六朝兴亡的奥密, 并示警当世: 六朝的繁荣哪里去了?当时的显贵现在何在?险峻的山川形



势并无为他们的长治久安供给保障;国家兴亡,



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 诗人思接

千里,自铸伟词, 提出了社稷之存 “在德不在险” 的优秀看法。 以后王安石 《金陵怀古四首》其二: “天兵南下此桥江,敌国当时指顾降。山川雄豪空复在,君王神武自无双。”即由此化出。足见谈论之高,识见之卓。



尾联“《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六朝帝王凭恃天险、尽情享福而国亡,历史的



教训并无被后代记取。



诗人以《玉树后庭花》 尚在流行示意现在唐朝的统治者依靠关中百

《玉树后庭

二河山之险,沉迷在声色享福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以后果是不可思议的。


刘禹锡《金陵怀古》阅读答案及赏析



花》是公认的亡国之音。 诗委婉地把鉴戒亡国之意寄寓于一种音乐现象之中,



堪称语重心长。

晚唐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即是脱胎于此。



《贞一斋诗说》说: “咏史诗不用凿凿指事实,看先人名作可见。”刘禹锡这首诗就是



这样, 首联从题前摇摆而来, 尾联从题后迤逦而去。 前两联只点出与六朝相关的金陵名胜古



迹,以示意千古兴亡之所由,而不是为了追怀一朝、一帝、一事、一物。至后两联则经过议



论和感触借古讽今,揭露出全诗要旨。这类手法,用在咏史诗、怀古诗中是很是高妙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b2796ec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7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