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题】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三)(其四)》阅读训练及答案

2022-10-30 10:13: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名师讲题】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三)(其四)》阅读训练及答案》,欢迎阅读!
讲题,其四,江畔,独步,杜甫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其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其四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诗的起句写江深竹静、几户人家是为创造一种静谧的环境,以衬托下句对花的描写。

B.第一首诗的末两句把春光拟人化,似乎有所妙悟,也似有所解脱,但其深情,仍该是爱花。

C.第二首诗的前两句写浣花溪边的繁花缤纷,又想象成都少城之花,花朵很少,有怜惜之感。

D.第二首诗的末两句以发问作结,“谁能”“唤取”等词实叹招饮无人,徒留想象,余韵无穷。

16.明人王嗣爽在《杜臆》中评价《江畔独步寻花(其三)》时说,“红花、白花,人所不屑道,而添上‘多事’便奇”,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 C

16.①“人所不屑道”的原因是红花、白花只是极为平常的花。②而“多事”两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突显红花、白花的生机活力,使寂静之处显得热闹;③动静相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名师讲题:

15.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花朵很少,有怜惜之感”望文生义,“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写作者于浣花溪畔向东望,少城之内繁花如烟雾弥漫一般;而自高楼观百花,则更惹人怜爱,并没有“花朵很少”惹人怜惜之意。

16.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作答时,要仔细理解明人王嗣奭评价的含意,一是要解释“人所不屑道”的原因,“红花、白花”是在“江深竹静”之处的几户普通人家生长的,这些花都很平常;二是要解释“多事”的奇妙之处,作者写红花“多事”偏要与沉静的白花相映照,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红花”的生机活力,与“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异曲同工之妙。三是要点明所写内容表达的情感,作者寓情于景,表达了其对花的喜爱之情。

诗歌鉴赏:

这两首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 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共七首。这组诗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对美好生活的留恋和对美好事物常在的期望。

其三中,首两句“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即写花,红花白花也极为平常。而缀以“多事”两字,颇有撩人之意,使人顿觉热闹非常,写出了“红花”的生机活力。使


寻常所见之静态景物生动鲜活起来,便是其奇妙之处。末二句抒情,把春光拟人化。“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作者似乎有所妙悟,也似有所解脱,但其深情,仍是爱花。

其四中,“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又宕开一层,写浣花溪边的繁花缤纷,这是村居所见之花;作者这时又想象成都少城之花,“百花高楼更可怜”中的“可怜”即可爱的意思。遥看少城之繁花如烟花,却不曰烟花,而曰花满烟,真如《杜臆》所云“化腐为新”了。末二句以发问作结,“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实叹招饮无人,徒留想象,余韵无穷。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b425965f1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