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2023-01-09 12:09: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欢迎阅读!
历程,发展,技术,信息

信息技术发展史: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 语言的使用一一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类人猿是一咱类似于人类的猿类,经过千百万年的劳动过程,演变、进化、发展成为现代人,与此 同时语言也随着劳动产生。祖国各地存在着许多语言。如:海南话与闽南话有类似,在北宋时期, 福建一部人移民到海南,经过几十代人后,福建话逐渐演变成不语言体系,闽南话、海南话、客家 话等。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 文字的创造

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35 00050 000年前。

3500年出现了文字

陶器上的符号: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甲骨文:记载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也叫铜器铭文):商周一些青铜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

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 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印刷术的发明

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材料,直到东汉(公元 北宋平民毕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 400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 了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钟鼎文”

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叫

蔡候纸”。

从后唐到后周,封建政府雕版刊印了儒家经书,这是我国官府大规模印书的开始,印刷中心:成都、 开封、临安、福建阳。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 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 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 ),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

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 (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 去了。1844524日,他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议会厅作了 用导线传递消息”的公开表演,接通

电报机,用一连串点、划构成的 莫尔斯”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 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该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

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

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

《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

1878年在相距300千米的波世顿和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 .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

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获得成功。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 现: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 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

了英法之间的第一条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

18763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 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静电复印机、磁性录音机、雷达、激光器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 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 术的有机结合。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制、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得到改进,

1946年由美国

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1946~1958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1958~1964年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1964~1970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20世纪80年代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至今正丰研究第五代智能化计算机




为了解决资源共享,单一的计算机很快发展成计算机联网,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数据共

1982 9月,教育部在北京大学附中、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清华大学附中、复旦大学附中、 华东师范大学附

中无所中学开始计算机选修课教学试点。

1983 年,教育部召开了 全国中学计算机试验工作会议

纲。

制订了首部高中计算机选修课教学大

”。同年,国家教委成立了 全国计 1984 年,邓小平通知在上海视察时指示 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算机教育实验中心" 1992年改名为 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 计算机选修课的热潮。 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开设 1986 年,第三次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 的指导方针:

会议制定了我国中学计算机教育 积极、稳妥,从实际出发,区别不同情况,注重实效,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扩大。

1991 年召开了第四次 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

针、政策、规模、速度、师资、教材、经费、管理等重大课题。

讨论了发展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方

1992 7月,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文件(教基 号),规定了中小学计

算机教育的内容、原则、任务等。

[1992]22

1994 年,国家教委颁发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 。 1996 年,国家教委颁发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 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目标、任务和指导方1996 2000明确提出了 针。 1997

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 模块,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开设。

» ,将计算机课程分为几个

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历程 2010-05-07 08:59:51

1998 11月,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发展与实施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 志着国家开始高度重视中小学信息教育

》,标

2000 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机课”改为信息技术课程”。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是 工具课程,应作为必修课单独开设

”。

》,将课程名称由 计算

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

2000 10月,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 ”在北京召开。陈至立部长在会议上宣布:

教育部决定,从 2001年起用5 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 '校校通’工程,以信

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同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

快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提出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阶段目标: 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要求各地采取积极措施、



2001年,全国普

2003年,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级中

2005年,所有的初级中学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小学开设信息技

术必修课,并争取尽早在全国 9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同年,教育部还颁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实施

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两个重要文件。

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关于印发中小学信

2001

发展。

年全国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全国掀起了教育信息化的热潮,校园

网建设、教学信息资源库建设、信息技术教材建设、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信息与学科课程整合等各 项工作都有了实质性的

同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

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2003 年,教育部颁布了《高中信息技术标准》,标志着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系统建设和实施 进入了新阶段。同时,该

标准的研制也带动了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系统建设。

2004 年,在教育部公布的〈〈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特别指出:

全面提高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b4fbff475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