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赏析

2022-04-15 17:19: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宋词赏析》,欢迎阅读!
宋词,唐诗,赏析

赏析《梦月夜重游笔架山歌》金和《秋蟪吟馆诗钞·南栖集》

我昔初游笔架山,重岩绝巘穷跻攀。夕阳满天下山去,山灵笑我真痴顽。 梦中来呼渴睡老,汝昨看山爱山好。好山不向月中看,谁识此山天下少? 我欢跃起欢相迎,山灵挈我随之行。腾地直上一千丈,此山屹立如在不夜城。九阍咫尺通帝京,四边寂静无人声。举头不见团团月,却是广寒旧宫阙。 万户千门无点尘,珠斗银璜共清绝。此时姮娥露真面,云锦衣裳颺红电。 须臾放出大光明,融结此山成一片。山耶月耶两不知,浩浩长空亘秋练。 山灵语我此奇景,除却此山无处见。此山南来第一真洞天,今作穷妻汤沐县。绕县徧种丹桂花,灵根来自海市鲛人槎。云是结璘使者手赠春风芽,此山樵童渔女一一皆以花为家。花开花落一十二万载,古树今树不断香横斜。 偶然桂子月中堕,当作瑶池灵药可。白兔谁闻天上舂,青鸾自寄山中果。 人生得入此山游,仙籙何事更向佺铿求?此山一草一木一猿一鹤俱是不凡品,而况餐烟吸露之灵修。

我心默默方然疑,忽闻侍从传语山灵知。近来吴刚老病疲,其属八万四千户,斤斧往往乖常仪。一去蓬莱十日不复返,闻其烂醉蒲桃新酒无醒时。顷间同游下方客,落落冰玉无俗姿。吴刚修月不称职,今后其人客代之。 山灵贺我促我顿首谢,我有我志请毕今夕语。

我之学儒仅仅知讴吟,我之学农仅仅习耕稼。其他一切愚过移山公,而况生平嬾同嵇叔夜。尘世不愿受羇勒,天府何堪任驱驾?

幸为更乞恩外恩,曲恕草茅虮虱臣。七宝楼台非我事,匠材别选宁无人? 山灵对我长太息,叱吒一声如霹雳。惊回春梦落河海,依旧青灯闪蓬壁。 东窗指顾榑桑红,照见此山最上芙蓉峯。

金和,近代诗人。字弓叔,号亚瓠,上元(今南京)人。咸丰三年(1853)平军占领南京后,他曾在南京城内刺探太平军情报,并组织内应,出城游说清军入城,但是没有成功,后来在战乱中流离失所,因此他游历四方。这首诗就是诗人寄居潮州时所写的。

《梦月夜重游笔架山歌》这首诗写的并不是韩山师院中的笔架山,而是潮州潮安县西北的笔架山,海拔千米左右。这首诗与唐朝李白所写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有些相似,不过李白所写的是他通过别人描述天姥山而想象的,他实际并未到过那里,而是心向往之,所以才会梦中游历。金和此诗却是在他白天游玩之后,觉得意犹未尽,因此晚上做梦又重游了一次,表明他对此山此景的热爱。诗人的第二次游玩是在梦中,所以其情境虚幻飘渺。 诗人刚到笔架山,山灵就现身,将他带到离地一千丈的空中观赏此山。诗人居高临下,再次观赏此山当然别有一番韵味。从高处看,这山屹立在不夜城中,山峦连绵不断,与天相连,四周寂静没有一点人声,让诗人感觉非常壮观虚幻。接着,嫦娥现身,施展法术,将山与天融结成一片,浩浩长空中出现一道白光,场面非常壮观。此时,山灵犹如一位导游,他告诉诗人这样的景观仅在此山可见,别处是不能见到的,接着山灵又向诗人介绍了这座山一些景物的由来以及这里人们是以花为家的。这里的花草树木皆是由四面


八方各个仙人所赠,更加凸显笔架山的独特。通过山灵的介绍,诗人更加感叹人生能游来此山,就已经别无所求了。山下百姓燃起炊烟,使整座山笼罩在烟雾中,犹如仙境。正当诗人在心里默默感叹时,突然,侍从跑来给山灵传话,说吴刚如今老来病疲,去蓬莱山十天还未归来,而且听说他在那里饮蒲桃新酒,喝到烂醉,现在还未醒来。山灵听闻后携诗人一同前去查看此事是否属实,果然如侍从所说,吴刚喝到烂醉,其姿态非常不雅。于是吴刚被责怪不称职,并且免去职位,今后其位由诗人替代。山灵一边恭贺诗人一边催促他叩头谢恩,但是诗人有他自己的志向,于是婉转拒绝,谦虚地说自己学习的知识仅仅只能随口说说,学习的务农方法只是简单的耕种,其他的一切就如愚公移山一样愚昧。而且诗人表明自己生性懒惰,不愿意受到束缚,天堂又怎能任由他驱驾呢。诗人表明自己的立场,并且建议山灵另选他人。山灵听后对诗人长长地叹息,突然叱吒一声,诗人从梦中惊醒。诗人醒后卧于床头,归于现实,周围依旧是青灯照蓬壁,难免有些落寞。

这整首诗诗人通过写梦中重游笔架山,虽然虚幻飘渺,可望而不可及,却也象征诗人向往的理想生活。诗人想象丰富,写山灵携他游览仙境,赋予笔架山灵气,将普普通通的花草树木写成是各方仙人所赠,更加体现出笔架山的与众不同。天堂的生活是每个人所向往的,但是,当诗人有机会取代吴刚,成仙入住月宫时,诗人却以自己才疏学浅,生性懒惰作为借口委婉拒绝。从“我之学儒仅仅之讴吟,我之学农仅仅习耕稼。其他一切愚过移山公,而况生平懒同嵇叔夜。尘世不愿受羁勒,天府何堪任驱驾。”这几句诗中可看出诗人不愿意受到任何拘束,喜欢自由自在,不受羁绊的生活,包含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自由的追求。最后,“惊回春梦落河海,依旧青灯闪蓬壁。诗人从梦中惊醒,一切回归现实,现实是残酷的,诗人身处异乡,寄人篱下,没有任何自由可言,现实与理想还是有差距的,写出了诗人的无奈与忧愁。总观全诗,诗人通过写在梦中游览笔架山,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也借此抒发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b51726ef5335a8102d2208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