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疏不宜堵

2022-05-28 01:06: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宜疏不宜堵》,欢迎阅读!
不宜

宜疏不宜堵

帝尧时,中原洪水为灾,禹的父亲鲧受命用封堵的方式治水,结果失败被舜所杀,而禹用疏导的方式治水,引洪入海,成功解决了水患。由此可见,在很多时候堵不如疏,宜疏不宜堵。

过度 曹操 过度

清朝乾隆时期,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区发现了金矿,关内的很多流民苦于生计纷纷去那里挖矿淘金。清政府驻今乌鲁木齐的大臣知道了这件事,商量决定派兵把守住进出金矿的关口不准往里面运送粮食。金矿区里面有好几万人,粮食短缺,生活无以为继,只好铤而走险,打家劫舍,成了危害一方的土匪。朝廷派兵去围剿,耗费了颇多银两,不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土匪反而越剿越多,看来靠不住了。

朝廷只好用疏导的办法,在出入金矿的要道上设个关卡,淘金人淘了金出来,要照章给朝廷纳税。就这样,淘金的流民有收入,国家也有了新的进项,流民有了稳定的收入,朝廷也不用耗费银两去剿匪。就这么一个关卡,让流民和朝廷实现了双赢,这是出来的结果。

堵不如疏,宜疏不宜堵出的是墙,出的是双赢的良好结局。



随着我国快速发展,各个领域遇到的新问题,出现的新事物越来越多,在我们尚未搞清楚问题的性质,事物的发展趋势时,如果对这些问题与事物一概禁止与排斥,无疑会使情况更糟糕,就应当合理引导,将其中不安因素剔除,让问题得到和平解决,让事物助力社会发展。

大禹治水,堵不如疏。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先民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总结出的第一条根本性经验,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第一份珍贵成果。万事宜疏不宜堵,收获非一般的成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b545e0ef46527d3250ce03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