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论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精品管理资料

2023-03-19 13:26: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心理学论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精品管理资料》,欢迎阅读!
社会心理学,社会化,角度,大学生,精品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社会化问题 一、内容摘要

社会化的问题是社会心理学的一大研究领域.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关键时.大学生的社会化对于个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从而为大学生社会化工作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二、理论准备

社会化是个体走向社会公共生活,融入现代社会的起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在社会文化的熏陶下,使自然人转化为社会化的过程。个体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必须要经过社会化过程,否则个体将无法适应人类社会.

个体社会化的研究源于西方心理学,随后越来越引起社会学界研究者的关注。1895,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在题为《社会性的研究》中已用“社会化”这一概念来表示群体的形成过程.诚如赖特曼所说:“从婴儿出生的时候起,他或她就受着各式各样的人或事件的包围,而这些人和事件会塑造他或她对世界的知觉。个体认识到他或她所属的社会的各种价值并把它们吸收进去的过程,一般就称为社会化过程".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社会化“指个人学习知识、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社会性的过程”…有鉴于此,我们认为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大学生社会化就是大学生在社会化基础上,以校园文化为依托,进一步学习、收和创造社会文化,掌握社会所畅行的行为方式,逐步适应社会生活,成为能自觉履行一定社会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大学阶段是大学生非常重要的一个社会化阶段。但是大学生的社会化问题也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既有“社会化不足”的现象,也有“过度社会化"的征兆。这两种现象是与社会化的“度”相背离的两极现象。当然,社会化的“度”,不能由个人随意制定,它通常是由社会来确定,并通过教育尺度、人才标准、组织成员资格等一系列更为直观、具体的标准体现出来. 三、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化;社会化不足;过度社会化 四、案例

20101020日晚,西安一名大学生驾车与一名骑车的女子相撞,事故发生后这名大学生将伤者连刺8刀致其死亡,而后在逃逸途中被附近民众抓获.警方透露,肇事者承认撞人后准备逃逸,但因发现对方正在记自己的车牌号而拔刀行凶。谈及此案,案件性质的恶劣程度让我们难以置信。大学生违法犯罪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如何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象已经成为急需解决地一项严峻的社会问题。从大学生社会化过程来看,依据哈维格斯特对社会化过程的划分,大学生在生理年龄上基本处于青年期阶段。人在这一阶段社会化的主要任务,即大学生社会化的主要内容,除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外,有如下四方面:1)政治上,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能将社会的政治规范内化;2)道德品质上,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合理的信仰;(3情绪稳定,心理健康;4)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学生个体无法完成以上的社会化内容,出现偏差、失败以及种种病态现象,更是学习社会角色失败的体现.


五、调查结果

一、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社会化问题

1.有违法犯罪行为。当今社会中,大学生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占17%,这一比例呈逐步提高趋势.违法犯罪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比较严重的问题.特征一,犯罪数量增加;二,类型多样化;三,犯罪主体范围扩大。

2.人生观、价值观错位。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总体上是积极的,但也有一些学生的观念、信仰与社会所倡导的背道而驰.以下几类比较有代表性:一,个人利益至上;二,功利主义;三,不当的消费观。

3。心理健康水平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反映了大学生社会化状况的好坏.当前,大学生在适应环境、承受挫折等方面的心理状况低.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

4.人际交往障碍.人际交往是指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大学生同辈群体之间的交往是个人的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六、对策及建议

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里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现阶段的生活状态和成长经历迫切需要被正确认识和给予帮助.正如前文所述,大学生社会化过程分为社会教化和自我教化两个过程,因此,接下来将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出发,提出合理化建议,致力于构建一个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教育系统。

1。家庭保障机制。家庭在一个人一生的社会化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父教育意识的转变、教育方式的改进等对于扩大家庭教育的功能有深远的意义。 2.学校促进机制.政府已经切实把教育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社会导向机制。社会大环境相对家庭和学校来说,对学生的影响更加复杂。环境分软环境和硬环境。从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角度,作为硬环境的高校周边环境需要优化;软环境则有两方面有待改善。其一,社会对大学生的角色期待应该进行适当调整.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应转变为在重视学习成绩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的考核.其二,社会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期待应当多元化。用人单位不应过于看重专业之间的区别,而应看重人才的素质。 七、小结 总之,大学生的社会化教育就是要针对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弥补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先天不足,丰富个体的社会化内容,优化个体的社会化环境。,社会也须通过公共政策和大众传媒为学校和家庭提供教育的导向作用,而学校和家庭之间也应以学生为纽带,教育者和家长之间始终保持交流、互动.通过建立这种教育系统,减少社会教化过程对学生存在不足的可能性,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化空间,激励学生的自我教化过程. 八、参考文献:

⑴俞国良.社会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99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b8276ae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