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的发展简史

2023-03-31 17:2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武术的发展简史》,欢迎阅读!
简史,武术,发展



1. 武术的发展简史

武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产生,缘起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人们在狩猎的生产活动中,逐渐积累了劈、砍、刺的技能。这些原始形态的攻防技能是低级的,还没有脱离生产技能的范畴,却是武术技术形成的基础。武术作为独立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同中华民族文明的产生同步的。

武术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氏族公社时代,经常发生部落战争,因此在战场上搏斗的经验也不断得到总结,比较成功的一击、一刺、一拳、一腿,被模仿、传授、练习着,促进了武术的萌芽。武术成形于奴隶社会时期。夏朝建立,经过连绵不断的战火,武术为了适应实战需要进一步向实用化、规范化发展,夏朝时期的武术活动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发展:一、军队的武术活动,二、以武术为主的学校教育

商周时期,商代出现了武术训练的重要手段---田猎,商周利用武舞训练士兵,鼓舞士气,周代设的等学校中也把射卸,习舞干列为教育内容之一。相传在周时期出现了一部中国武术史上重要的著作《周易》亦称《易经》一阴一阳为之道这本书有涵很丰富的哲学思想,对我国养生学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产生了太极学说,从此奠基中国武术体系,进入春秋战国以后,诸候争霸,都很重视技术在战场中的运用。齐恒公举行春秋两季的角试来选拔天下英雄。在这时期,剑的制造及剑道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武术发展于封建社会时期。秦汉以来,盛行角力、击剑。随着宴乐兴舞的习俗,手持器械的舞练时常在乐饮酒酣时出现,如《史记·项羽事纪》记载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便是这一形式的反映。此外,还有力舞等,虽具娱乐性,但从技术上更近于今天套路形式的运动。

唐朝以来开始实行武举制,对武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如对有一技之长的士兵授予荣誉称号。裴民将军的剑术独冠一时,裴民的剑术、李白诗歌、张旭草书并称唐代三绝的美誉,可见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已相当具有影响。

宋元时期,以民间结社的武艺组织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有习枪弄棒的英略社,习射练习的弓箭社等。由于商业经济活跃,出现了浪迹江湖,习武买艺为生的路歧人。不仅有单练、而且有对练。 明清时期是武术大发展时期,流派林立,拳种纷显。拳术有长拳、猴拳、少林拳、内家拳等几十家之多;同时形成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等主要的拳种体系。

到了近代,武术适应时代的变化,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民国时期,民间出现了许多拳社、武士会等武术组织。1927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1936年中国武术队赴柏林奥运会参加表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得到了蓬勃发展,武术被作为优秀民族遗产加以继承、整理和提高,成立了各级武术协会,国家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开展武术运动,将武术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99年,国际武联被吸收为国际奥委会的正式国际体育单项联合成员,这是武术发展中的又一历史性突破,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武术即将成为奥运项目,意味着把武术推向世界的雄伟目标的进一步实现!






2. 武术的发展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治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古老的武术运动也焕发了勃勃生机。在挖掘整理、继承发展、普及提高的方针指导下,十几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从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成了亚洲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一员,到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武术锦 标赛;从国际武术联合会的成立,到最近刚刚被国际奥委会承认为国际单项组织。武术以崭 新的面貌出现在国际体坛,从而实现了几代武林志士振兴中华武术的梦想和武术源于中国, 属于世界的承诺,可以说中国武术已进入了全面推广发展的阶段。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流派众多,形式多样,受众群体日增,浩浩荡荡,蔚为壮观。随着近代体育思潮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武术向近代竞技体育项目的转变,也有了百年历程。如今,武术不仅是我国开展的99个项目之一,还是全运会,亚运会等国内、国际综合赛事的比赛项目,甚至进入奥运也已经到了关键阶段、只有一步之遥了。



2.1中国传统武术的现代生存状况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武术在经过了几千年历史的洗礼后,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武术在军事 事领域的地位有所下降,作为个体自卫和民族抗争的手段也下降了,因而它的生存已不能再是为了技击而存在。在和平年代里,特别是现在,在这样一个科技时代,它的存在功能和价值更多的只是作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中国传统武术,长期以来重技击而轻理论,只有极少的人会去从事阐述武术的功能和价值的工作,这导致了中国武术的普及情况远不如奥运竞技项目的普及程度。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人文主导型的社会,注重天人合一和道气论。武术习练者受此影响便形成了这样一个显著特点:通过身体锻炼来以外达内、以表及里、由形而下的身体有形活动,来促成形而上的无形精神的升华,进而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西方体育崇尚身体的外在形式,不再重视其动作的内涵。随着近代体育思潮(西方体育理念)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宣传,中国武术也受其影响,越来越注重表演性和审美性,在一些方面失去了武术的传统内涵和实质。

2.2武术走向世界

作为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的武术,正受到世界的瞩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七八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武术运动,出现了一股"武术热""功夫热"。外国人把中国武术称为东方文化的代表之一。不少国家和地区请中国教练去教授武术、或派出人员来华参观学习。随着许多国家和地方出现的"武术热",世界上武术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推动武术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武术因其自身的特点而天然就是一项世界性的体育运动。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被渗透进民族的风格、习惯、心理、感情、思维和欣赏方式等。从某种意义上,武术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既然武术是一种文化,武术以一种民族文化的形式去进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显然是可行的。



2.3武术进入奥运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b9f253b43323968011c927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