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有一颗敬畏之心

2022-12-23 10:35: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师应有一颗敬畏之心》,欢迎阅读!
之心,敬畏,应有,教师

教师应有一颗敬畏之心

《增广贤文》里说:“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意思是说,背后私论是非长短,人不知、天却知,字字如雷贯耳;暗地里做亏心事,神灵看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丝毫不漏。这就告诫人们要有敬畏之心。所谓敬畏之心,就是有一颗恭敬而虔诚的心。作为肩负着教书育人重要职责的教师,显然更应该有一颗敬畏之心。 一、敬畏职业

笔者从不怀疑教师职业的神圣性、崇高性和重要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对教师职业神圣性、崇高性、重要性的准确描述。教师职业不仅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延续与发展,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未来,而且关系到学生当下的幸福、快乐和健康,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成才、成功和成就,还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谐和希望。教师是手执金钥匙的人,他帮助学生开启智慧和成功之门;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启明星,他引导学生走在光明的未来;教师是技艺高超的雕塑师,他塑造出学生美好的心灵;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他呵护着祖国的幼苗健康成长;教师是国家和民族的脊梁,他支撑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面对如此神圣、如此崇高、如此重要的职业,教师不能没有敬畏之心! 二、敬畏课堂

北京大学中文系钱理群教授回母校——南京师大附中为学生上课,为了三天的课程,教授准备了大概有一个多月,写了七天的教案。问何故如此,钱教授言道:“担心讲不好,战兢兢,如履薄冰。”钱教授敬畏课堂的情况可见一斑。第一,教室是神圣的。一名拥有敬畏之心的教师,每次踏进教室,应该像虔诚的朝圣者踏进教堂那样,带着一份敬仰,带着一份庄重,带着一份虔诚,带着一份肃穆。教师不可视教室为自由市场,教室里拒绝松松垮垮、自由散漫;教师不可视教室为儿戏的场所,教室拒绝调侃,拒绝“没正经”,拒绝粗俗;教师不可视教室为宣泄不良情绪的所在,教室拒绝情绪失控,拒绝讽刺挖苦,拒绝怒发冲冠,拒绝打骂体罚。第二,教学是神圣的。一名拥有敬畏之心的教师,面对教学工作,应该像杂技演员走钢丝那样,小心翼翼,谨慎严肃,一丝不苟。教师应该一丝不苟地备课,认认真真地上课,耐心细致地讲授,诲人不倦地引导,恰如其分地评价。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准备是否充分?教学内容是否科学?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恰当?问题设置是否有效?教学手段是否实用?教学氛围是否融洽?教学结果是否满意?第三,学生是神圣的。一名拥有敬畏之心的教师,面对自己的服务对象,应该像艺术爱好者欣赏和爱护自己珍爱的艺术品那样,对学生另眼相看,恭敬对待,谨慎呵护。学生的思维是敏捷的,信息是灵通的,精力是充沛的,情感是丰富的,青春是活力四射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教师没有借口不敬畏;学生承载着学校的理想,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师没有理由不敬畏;学生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极易受到教师的影响,包括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身心的影响和思想的影响,现在的影响和将来的影响,教师没有胆量不敬畏。 三、敬畏生命

思想家史怀哲说:“只有我们拥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同理,教师敬畏学生的生命,学校才会呈现出勃勃生机。学生的生命是宝贵的,它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家庭幸福和欢乐的源泉,是个人劳动、创造、享受、快乐的前提,它需要教师去倍加珍惜,肯定生命的价值,肯定生命的意义;学生的生命是独特的,它个性鲜明,与众不同,独一无二,它需要教师去小心珍爱,承认生命的差异,宽容生命的多元,维护生命的独特,丰富生命的智慧,挖掘生命的潜能;学生的生命是脆弱的,它容易受


到伤害,容易遭到毁坏,它需要教师去精心呵护,呵护学生的身体健康,呵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呵护学生的思想健康,呵护学生的精神健康;学生的生命是多愁善感的,它有喜悦、有悲伤,有高兴、有烦恼,有欢乐、有痛苦,它需要教师去用心关爱,关爱学生的喜怒哀乐,爱学生的情感世界,关爱学生的精神生活;学生的生命是有尊严的,它渴望尊重,渴望肯定,渴望赞扬,渴望进步,渴望成功,它需要教师去尽量满足,维护生命的尊严,满足生命的需要,促进生命的成长,促使生命的完美。可见,教师应该拥有一颗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四、敬畏知识

著名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在宇宙的奥秘面前,我只是一个海边拾贝的儿童。”此话足见牛顿对知识的谦卑和敬畏。对于以传授知识为业的教师来说,自然更应该敬畏知识。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强调了知识的重要作用。敬畏知识就要热爱知识、重视知识、崇拜知识、向往知识,对知识拥有谦卑的态度,对知识丰富者充满敬佩,对知识的创造者充满敬仰。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说过:“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这启示我们要用知识武装自己。敬畏知识就要积极获取知识,不断读书,不断学习,不断增加知识的厚度,不断拓展知识的宽度,不断挖掘知识的深度。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是对知识的严谨态度。敬畏知识就要严谨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严谨科学,要证据确凿,要以理服人,要和风细雨,要润物无声,要坚持真理,不能似是而非,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强词夺理,不能蛮横武断,不能盛气凌人,不能恼羞成怒。 五、敬畏道德

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上写着:“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可见,人们应该敬畏道德,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当然更应该敬畏道德。敬畏道德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第一,崇尚道德。做到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追求仁爱和谐,讲求虔敬礼让,欣赏自强不息,力求言行一致。第二,完善人格。做到善良,朴实,纯真,向上,谨慎,谦逊,尊重、包容,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律,自制,乐观,开朗,豁达,刚毅,稳重,坚强,求索,创新。第三,爱岗敬业。做到慎教慎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一丝不苟,淡泊名利,摆脱物质诱惑,远离声色犬马,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委屈,经得住误解。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有“三畏”,即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孔子的敬畏之心为我们树立了行为的标杆。“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我们每一位教师,也应该有一颗敬畏之心,敬畏职业的崇高,敬畏课堂的神圣,敬畏生命的珍贵,敬畏知识的力量,敬畏道德的重要,敬畏法规的权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baf157c74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a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