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准利率4.9是什么意思_基准利率是什么意思(最新)

2022-05-23 06:51: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基准利率4.9是什么意思_基准利率是什么意思(最新)》,欢迎阅读!
基准,利率,意思,什么,最新

基准利率就是一个市场上利率水平的风向标。各个金融机构,都根据这个标准来确定自己的贷款和存款利率。央行提高或者降低基准利率,就意味着提高或者降低整个社会的利率水平。

打个比方,银行体系像一个巨大的水利工程,货币资金在里面就是水,那基准利率就是用水的价格。所以,通过调整基准利率的水平,实际上就是控制社会资金的价格,然后来影响大家投资消费的意愿。

一般来说,政府如果担心经济过热的话,就会加息,也就是提高利率进行收缩。比如说,2010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当时经过了一个4万亿的刺激,经济上就有点过热的表现,然后央行就温和的多次加息,对经济加以控制,慢慢的踩刹车。但这种加息的尺度和节奏,其实特别难把握。因为如果加息太快就容易收缩过猛,造成经济的剧烈波动。

我们国家是有这样的经验教训的,1994年的时候,中国快速的大幅上调基准利率,也就是加息,结果导致了一次很严重的经济硬着陆。熟悉历史的人还有点印象,1992年小平南巡之后,我们国家的经济“大干快上”,各地的投资项目纷纷上马,很快就出现了发展过热的局面,最严重的就是1994年的时候,通过膨胀率达到了24%这已经接近恶性通货膨胀的水平了。当年大米的价格都涨了一倍,那时候老百姓的普通薪水又不是很高,自然地就开始惶恐。年长一点的还有印象,那时候老百姓疯狂的兑外汇,囤积商品,把市场里的大米、菜油都抢购一空。 由于通胀对老百姓伤害太深,很容易引起社会动荡。所以中国政府下决心,一定要治理整顿。当时央行的行长是谁?是以硬汉著称的朱镕基,他很快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紧缩的政策。很快的,央行就出台了十多项压缩信贷规模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贷款利率。从1993年到1995年,我们国家的贷款基准利率8%提高到13.5%,提高了多少?整整提高了70%。本来,加息控制经济过热的现象是正确的,但是这么快速、猛烈的加息幅度就产生了负面后果。

我们昨天说了,银行体系像一个巨大的水利工程,商业银行是中途大大小小的送水站,它有一个信用扩张的杠杆效应。现在央行把基准利率这个水龙头给猛



1


地关上了,但是他忽略了什么?它忽略了商业银行体系的杠杆效应可能将紧缩的效果放大了很多倍。

果然,这次经济的降温就比朱总理预料的要强烈得多。首先是企业不愿意再贷款了,没有人开工,已经开工的项目,企业宁可把它丢成烂尾楼,也不想再继续下去了。另外一个方面,银行也不愿意放贷了,为什么?利率这么高,贷款放出去收不收的回来,都不一定。收不回来的话,从行长到信贷员都得承担责任,所以既没有项目开工,也没有信贷的意愿。不到两年的时间,当时全国过热的建设工地就变成了一大堆的烂尾楼。现在去海南看,还留着很多当年留下的没有完工的烂尾楼项目。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就是很多人知道的史玉柱。这位著名的明星企业家,脑白金的创始人。他当年正在雄心勃勃的建巨人大厦,结果银行一下提高贷款利率,还抽贷,使他借钱无门。巨人大厦就成为了那个时代很著名的一个烂尾楼,然后史玉柱宣布破产。一直到十多年以后,他才凭借巨人游戏又重回公众视线。

那更严重的是什么呢?更严重的是,由于你前几年贷出去很多款,现在利率升高。当时有很多企业破产了,所以这些破产企业全部成了烂账和坏账,都堆在哪里呢?都堆在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面。中国的银行业当时陷入了很大的困境,大行的坏账率甚至达到了40%,基本上就到了破产的边缘。直到19981999年,中国经济都没有走出那次阴影。所以,那段时间世界上特别流行中国崩溃论,多少就和这次经济的硬着陆有关。所以我们说,加息是可以调节经济过热的,但是过头了就会导致水太少,引起经济严重的旱灾。 基准利率上浮是什么意思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bea8e1506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