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文化思潮_1

2022-04-28 01:2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文化思潮_1》,欢迎阅读!
思潮,资本主义,当代,三大,社会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文化思潮

;Society)来表示这个新型的工业化社会。随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文化,出现了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变的趋势,诞生了后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开始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美国,70年代盛行于西方发达工业社会,至今仍风靡整个西方社会,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社会文化思潮之一。后现代主义的潮流不仅影响到当代的哲学、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理论领域,也影响到当代的小说、诗歌、戏剧、音乐、美术等文艺领域,甚至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后现代文化是反抗性的文化。后现代主义潮流是对西方传统文化的反抗,是对现代性的反抗。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来,西方社会形成了占主流地位的资本主义传统的价值体系,确立起了“现代性”的文化霸权地位。后现代文化则表现为对这种传统文化的抗争,是对资本主义正统文化的超越和对抗,以其独特的文化形式来反抗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来动摇主流文化的统治地位。后现代文化的精神与旧有的稳定、秩序无缘,而充满了反抗的意识。美国60年代所兴起的“跨掉的一代”,那种放荡、服毒、酗酒、颓废的极端生活方式,已是后现代文化的初露端倪。在后现代主义的文学艺术中,也处处体现着这种反抗精神、否定意识。而在后现代主义的那些理论家、如福柯、利奥塔、德里达等人的理论中,也时时处处都使人感受到其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否定,对旧有的文化霸权的反抗。

后现代文化又是一种解构性的文化。与后现代文化所具有的反抗性的特点相一致,后现代文化具有解构性的特点,对旧的文化的否定、反抗,同时也就意味着对旧的文化的破坏、解构。在后现代主义的眼里,世界被解构为支离破碎的一幅画面。传统文化中讲究的是完整的故事和主题,而在后现代文化看起来一切只是片断、零碎的,放弃了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整体构想,无情的将其瓦解、解构。后现代主义用解构的方法去重估过去的一切价值,现代文化所追求的“绝对的”、“永恒的”、“本质的”东西,在后现代文化中已经瓦解,已经不复存在。后现代主义反对一切绝对的普遍化的价值

---文章来源网络




标准,所有的价值标准,甚至所有的崇高理想只是语言的游戏,都需要将其打碎、解构,也无需去重建新的价值标准、崇高理想。后现代文化的这种解构性的特点,表明它是批判性的而非建设性的。 后现代文化是多元性的文化。后现代主义倡导多样性、差异性、个体性,而否定一元性的、统一性的、一致性的存在。从近代的启蒙文化开始,现代科学努力寻求统一性、普遍性的知识,探索普遍性的真理,统一性、普遍性成为解释世界的有效性的标准,科学知识的合法性的根据。只有普遍的统一的东西,就象黑格尔的绝对精神那样方能对世界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对统一性、普遍性的原则的追求是现代的科学哲学文学等各类知识的目标。后现代文化对统一性、普遍性、一致性的存在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以片断性、差异性、个体性来取代统一性、普遍性、一致性,以多样性取代一元性。后现代主义认为,追求统一性、一致性、普遍性只会导致专制主义,甚至融入恐怖主义。世界本来就是无中心的、多元的、差异性的存在,不存在唯一的标准,应该尊重的是不同的个体、差异的存在。

后现代文化是相对性的文化。后现代文化反对绝对化的统一的普遍的价值标准,因此走向了什么都行的相对主义。任何个体、差异的存在都是合理的,无须区别高雅与通俗、崇高与卑俗、精英与大众,甚至无须区别艺术和生活。在后现代主义的眼光里,文化本身就是游戏性的,调侃性的,什么样都行,无需自命清高,也无需孤芳自赏,于是艺术可以通俗化,文化可以世俗化,它们都只是人生的游戏,都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和价值。

后现代文化着力表现后工业社会的超传统、超现代的样式,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来描绘荒谬的世界,不要任何秩序、统一、一致的东西,而剩下不确定性、零散性、或然性、随意性、无序性、暂时性、相对性,不要任何中心,不要任何界限,不要任何价值,这就深深地陷入了非理性主义。



---文章来源网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bf4bad6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2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