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赠汪伦》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2022-04-25 17:1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赠汪伦》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欢迎阅读!
汪伦,语文教案,古诗,年级,小学



古诗《赠汪伦》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一、质疑导读板书“李白”(旁打?)师:谁能把想到的告诉大家?生如数家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诗人;生:他的祖籍在

体会。(生自主合作学习,师巡视、参与)设计思路: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读、画画、说说、写写中自我品味语言,感悟诗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师:刚才孩子们

今甘肃秦安附近,五岁迁居四川江油县,还可算是我们老乡呢!(众笑)生: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生:还是我们李白留下了上千首诗篇,有《静夜思》《蜀道难》《秋浦歌》……生:我们学过《静夜思》《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即兴背诗)师:孩子们知道

今天要学什么吗?生齐呼:《赠—汪—伦》(抽生板书课题,给“伦”注音,并教读)师: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生:“赠”就是“送”,“汪伦”是“人名”。师: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生一一提出:我想知道汪伦和李白是什

么关系?为什么李白会写诗送他?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设计思路:运用“立体教学模式”“提问式”开讲艺术,将学生从对旧知识的回顾引向新内容的学习,既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又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二、立体探究师:孩子们提了不少好的问题,在学习诗歌时还会发现新的问题,怎么解决呢?生齐:自己解决!师:行!老师有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现在推荐

给大家。出示“学习建议”:自由组合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限时八分钟。1、朗读法:朗读全诗,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读出重音、节奏;2、绘画法:选择自己有理解的诗句作画(注意不与插图雷同),并作解说;3、领悟法:对自己感兴趣的词语或诗句做深入研究,结合所查资料仔细玩味,写出



朗读组的先来吧!然后较有感情地读了一遍。师: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再注意点节奏就更好了。又一生自告奋勇读。师:你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还有

谁愿意来挑战他?生:我是绘画组的,但我认为读不该是朗读组的专利,大家请看这幅画——他边指图边解释道:李白乘船要离开的时候,听到汪伦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他满脸惊喜地转过身来,所以第二句诗该读出“惊喜”

的语气。(范读)师由衷赞叹:你不仅画得好,说得好,还读得棒极了!(热烈的掌声)生:他的理解与我们领悟组的不谋而合,我们认为,可能头一天汪伦说今天有事不会来送行了,李白才独自一个人乘船离开,他的心里也许有一点忧郁,“忽闻”一词形象地表达出了他看到汪伦出现时惊喜万分的心情。(师来不及鼓励)一生:我有个问题,李白本是汪伦请去的,可为何李

白走时汪伦却不去送别呢?师暗暗佩服:是啊!老师也想不明白。生:我猜想汪伦不愿意面对离别的伤感,于是约定不去送行,但最终还是来了。生:我认为这又是汪伦的刻意安排,就象当初用“十里桃花,万家酒店”“骗”李白去一样,(众笑)这种特别的送行方式具有更加感人至深的魅力,以此




给李白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忽闻”体现的正是意料之外的惊喜。(师作出肯定,并顺势指导读出由忧而喜的情感变化。)师:(播放前两句诗的情节动画)假如你是李白,在一‘忧’一‘喜’之下,会想些什么呢?生:我想到这一段时间以来汪伦对我的种种好处,不由得心潮起伏。生:我想到:汪伦是个多么淳朴善良、热情友好的人啊!……师:愿意以什么方式来表现诗人的感受?(生自发品读,书声朗朗。)设计思路:《新课标》指出语文课要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多种教学形式,转换课堂模式,让每个孩子都投入地学、生动地学,再尽情展示学后的成果。在这一环节中,尽力做到了开放思维、激发想象、发挥潜能。师:作为一代文豪的李白,因此脱口而出——生齐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生:我认为这首诗后两句该这样读“桃花//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应该读重音,才能表示汪伦对“我”的情意深。(指名反复试读)师:千尺是多深?(学生刚在数学中学

过度量,沉默片刻后)生一板一眼算出:1=3尺,1千尺=333.3米……。一生接过话头:我们上次量过了,我们教室的高是4米,1千尺相当于84教室那么高的楼房。师:桃花潭真有那么深吗?生迫不及待:我知道桃花潭并没有那么深,这是‘夸张’的写法。师:真聪明!那为什么说‘千尺桃花水’不及‘汪伦送我情’?生略一思忖,说:这里又用了‘比喻’,把汪伦



送‘我’的情谊深比作桃花潭的水深。生:“不及”就是“比不上”,先突出这桃花潭水的深,再说明比不上汪伦的情意深,以此表现情意的深厚。看看图中二人抱拳相向,就可体会他们依依惜别的深情了。生:那么“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深千尺”也应读重音。(师肯定其说法,师生练读。生:老师,我发现一个问题:第一行诗写的是“李白”,而第四行诗却变成了“我”,这是为什么呢?师: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的孩子!这个问题该怎么

解答,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生:“李白”是别人对他的称呼,这里是采用三人称手法来自称。生:我认为后两句诗用“我”便于直接抒发感情,更显出感情的真挚。师:大家分析的很正确,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抒情,叙事时李白将自己冷静地置于三人称,而汪伦的突然出现和特殊的送别方式使李白的心受到强烈震撼,感情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转换成“我”是感动之余情到深处的结果。生:所以我认为“桃花/潭水/深千尺”语调该稍高,“不及/汪伦/送我情”该略降,才能体现出李白和汪伦之间情谊的深厚,同

时给人语意完整的感觉。(范读)师:大家都知道怎么读这首诗了,老师准备了一段乐曲,你们在优美的伴乐下尽情地朗读吧?(师播放录音带《送别》抽生朗读、背诵全诗。)设计思路:子曰:“不悱不启”,教师应做好学生求知路上的引导者,适时启发、适势启发,方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促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抓住关键词语‘深千




尺’‘不及’深入理解,进而领悟全诗情感,结尾孩子的顿悟便如水到渠成,看似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三、评价归纳(师生共同对学习方法、效果进行评价,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完成板书设计。赠汪伦(lún)李白(?)将欲

深千尺(升)忧郁 惊喜

不及(感动)忽闻

送我情(降)设计思路:将归纳与板书有机融合,对本课进行梳理、回顾,概括、总结,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完整的知识。四、训练迁移抽出“优”“中”程度的两位学生,询问他们:今天准备完成什么作业?师归纳其意见,让其余同学自由选择一两项作为家庭作业。1、有感情朗读、背诵,能默写;2把李白和汪伦的故事讲给家人听;3、课外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抽时间与同学交流;4、为《赠汪伦》写续篇(可采用诗歌形式),也可改编故事或制作连环画。设计思路: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过一把当老师的瘾,使孩子倍感新奇自豪,有利于切合不同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发掘孩子的潜能,发展创新能力,使每个孩子都品尝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c2e400e92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