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初探(一)

2022-05-15 02:28: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初探(一)》,欢迎阅读!
初探,中国,护理,构建,理念

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初探()

摘要:挖掘传统护理理念的合理因素,探讨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必要性,总结概括中西方人文护理思想精华,构建中国特色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指导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初探 一、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合理性

中国传统护理理念实质是中医护理理念。大量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温疫论》等中,多方面强调三分治,七分养的天人合一的辩证整体护理的作用。 中国传统护理理念的基本特点首先是整体观。重视人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内在脏腑器官之间,心理、生理功能活动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其次是辨证论治。传统护理根据阴阳、五行、四诊、八纲、脏腑辨证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针对性的辩证施护。再次是天人合一的人文主义色彩。儒道释养生护理理念把人生命看作是天人和谐的社会的、自然的、精神的存在,强调人的重要性和价值。

中国传统护理理念总结了中医学中整体辩证施护的特色,形成中医护理学治疗和护理不分、预防与护理不分、养生与护理不分的特点。中国传统护理把人看成社会的人、道德的(精神存在)人、自然的人、整体的人,强调辩证协调护理,对构建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有着积极的意义。

实质上现代护理理念以整体人为核心,从生理、心理、社会的角度,肯定人的健康在其生命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这与中国传统护理理念中天人合一的整体辩证和谐的养生观是相通的。 二、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必要性

十九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掀开了现代护理学的历史。中国现代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在鸦片战争后,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护理理念的影响,至今还没有自成体系的先进护理理念。

在生物医学模式统治时期,医学领域内形成了技术至上、技术万能的观念,未能对人的心里、精神和价值、尊严给与充分的关注。

二十世纪60年代受西方人本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护理工作的重心由疾病护理转变为服务对象为中心甚至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护理活动更注重人的整体性、自主性、权益性及价值意义。目前,现代护理理念的发展趋势是注重护理技术的同时越来越注重整体人的辩证和谐的生命价值。

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应融合中国传统护理理念中的辩证和谐的人文精神和西方现代护理理念中的人性、人道、人权的人本主义精神,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互补,把病人看成是具有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信仰等各种需要的整体的人,在维护人的健康权力和人性的完善中构建中国特色的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模式。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护理理念 ()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人文思想基础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的发展,实施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要求更加注重对生命的内在质量的关怀和人格尊严的完善,使护理理念中的人性化护理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成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内在动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就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随着人类对自身价值的不断认识和尊重,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将会更加珍爱和敬畏生命;更加关注人们的身心健康,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更加注重从伦理学、心理学、美学、法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角度提高人性化护理服务水平,最终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渗透到护理实践的各


个领域,推动我国护理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c8337d674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