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问题及教育现象的思考论文

2022-04-30 01:21: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教育问题及教育现象的思考论文》,欢迎阅读!
教育,现象,思考,关于,论文

.

关于教育问题及教育现象的思考论文

教育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可以感知它、认识它;教育现象又是纷繁复杂的,只有被人们议论,评说,看做是一个教育问题时,才构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有:教育的本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课程,教育制度,教育工作的任务,过程,内容,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教师和学生,教育管理等。教育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教育现象是以教育问题和假设为前提对客观世界的选择,它是思维的产物,也是人类思维的结果。

据此我整理了以下几点教育问题: 一、关于应试教育的问题

多年来,应试教育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对此,我们应当思考,应试教育的出现究竟是我们的教育指导思想出了问题,还是整个社会出了问题 ?为什么我们一直在提素质教育,但学校教育还是围着高考 ?从深层次上分析,这是个社会问题,而不单单是教育问题。我想主要原因有下几个方面:

1 .社会二元化结构和竞争的加剧。我国城市和农村及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还比较大。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很多家庭特别是农村的孩子都认为要有出路只有上大学,而且是上好的大学,上了好的大学就有好的工作、好的生活。家长有这样的想法并没有错。但能上大学特别是上好大学的毕竟是少数,这就带来了激烈的竞争。为满足社会和家庭对孩子的这种期望,学校卷入其中,不得不以更多学生能考上大学和好大学作为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应试教育也就不可避免了。

2 教育考试制度的弊端。科举制度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通过选拔为平民开辟了一条进入上层社会的道路,这套制度发明以后为世界各国所采用。但它走到极端以后也带来了弊端,一个就是科举制度成了求功名的敲门砖。一旦金榜题名,终生受益,功利性极强。另一个弊端是出现了大量作弊现象。这两种弊端给今天的学校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

3 .传统文化的原因。应试教育也反映出整个社会在人才这个问题上的认识误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愿望强烈,这本无可厚非。但关键在于何为龙 ?何为凤 ?究竟什么是人才 ?目前对龙和风的理解太单一了,唯有考上大学才能成名、成龙、成风。这是长时间以来形成的一个观念。现在这种观念已经从高中阶段扩展到初中、小学、幼儿园,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都在沿着应试教育模式下人才观的轨迹和思路在成长。、而多少年来,在传统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文化背景下,我们的孩子都是按照家长的意愿来塑造。这种文化带来的后果是孩子只会考试,不会做独立的人。此外,另一个客观原因是有待改进的分配制度,即教授工资就高、木匠工资就低的死工资制度,以及社会地位的巨大落差,这种状况也使得社会更看重高考的一考定终生的 “威力 ”,考不上大学或好的大学将 “贻误 孩子的一生,这不能不成为每个家长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 二、关于我国基础教育行政管理的问题

我国基础教育行政管理的重心太高,教育部从幼儿园一直管理到博士后,这么大跨度的行政管理体制是没有办法做好基础教育工作的。所以,基础教育主要是学校的行政管理重心应往下放,也就是说,应该让校长、教师和社区来发挥作用,让他们实实在在地参与学校的管理,并且要切实加强并支持社区和家长委员会的作用。

三、关于英才教育的问题

目前,在强调教育均衡化和教育公平的时候,不应该忽视英才教育的问题。特别是基础教育有很好的基础和条件,理应走在前面并作一些突破性的探索实践。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不重视和加快精英人才的培养,我们国家很多事情就办不成。 传统教育是老师说的

.


.

话学生不能反对;上级说的话下级不能反对;父亲说的话儿子不能反对。如果都按这个模式下去,那我们就不能超越前人了。

英才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着眼于国家的利益、国家的长远目标。在培养英才的同时,要注意那些不是英才的人,使他们达到合格的标准,但英才教育绝不能只满足合格的教育上海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已走在全国前列,上海有这个必要也有这个条件,走出一条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发展之路,加快英才教育的实践之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英才的培养和发展决定着一个城市、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能力和前途。教师的义务是培养人才、发现人才,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适量英才教育规模的需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国与国,人与人的交往日益频繁。为适应社会发现的需要,当代社会的教育呈现出了新的教育现象。

一: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是把教育看成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学校教育的结束不是学习的终止,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在他们的工作中不断追求新的学习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对他们新的追求。今天,终身教育正在实践中。它对各种教育的统合性,本身的灵活性,方法的机动性等使它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条件,不同需要的人,使人们可以在不同形式下展开学习,因而便成了世界各国普遍倡导的一中教育理念。

二:教育的全民化。20世纪60年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起生产的不断变革,有此而形成劳动变换,工人的流动,从而使这种思想得以提出。就我国而言,要落实全民教育的理念,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仍然应该把基础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第二,应该特别重视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育第三,要特别关注处境不利人群的教育

三: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的质量与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民主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类的教育从无民主到有民主,从不民主到比较民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和进步过程。资本主义兴起之后,教育民主化进程总的发展态势是:从起点的平等,到过程的平等,再到结果的平等;或从外部民主的争取到内部民主的发展。推进的过程比较缓慢,实现的程度不够彻底。这是由资本主义制度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特点式:起点,过程,结果平等一以贯之,外部,内部民主协调统一,在教育民主的实现程度上更彻底,更完善,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不能比的。

四: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和谐统一。科学教育占据了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为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效应: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衡,战争灾难,人口危机等。当人们面对这些科学技术的副产品时,不得不对科学教育的问题进行反思。20世纪50年代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变成了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教育的一个共识和追求,因而也成为当代教育研究的一个共同课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规定:“要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抵制腐朽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发扬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现代化建设贡献一切的艰苦创业精神。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新人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3213日正式印发的《中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至此,国家关于教育目的的规定正式成为法律,成为法定文本,并沿用至今。

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教育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查尔斯所说:“在世界各地,改革和革新都是教育界最迫切关心的问

.


.

题,改革和革新是今天关于教育问题讨论的主题之一。”人类社会的教育发展其实就是一部教育改革的历史。但严格说来,世界性的,持续性的和整体性的教育改革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今一直走过百年的历程。100多年来,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浪潮此起彼伏,遥相呼应,交替震荡,方兴未艾,奏出了百年教育改革的交响乐,汇成了时代发展的最强音。

教育事业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事业,不仅面向社会的未来,而且面向个人的未来,是社会和个人所意味着去实现的生活——“可能生活”教育作为“使人向善”的活动,他追求一种“应然”理想,创造一种可能的生活,幸福源于可能的生活,可能生活的实现意味着幸福的获得。因此,教育通过创造可能的生活,通过可能生活的现实转化,从而获得幸福的底蕴。幸福是完美人性的展示和表现,这种人性融智慧,情感,道德于一体,教育通过是受教育人格的提升和完善,是他们体验到精神上的幸福。但与真和美的价值追求相比,道德和道德教育在获取幸福的能力上又显得特别重要。幸福的人生必然是道德的人生,幸福的生活必然是道德的生活,幸福的教育必然是道德的教育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cc20d53c0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b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