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等院校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

2022-05-01 21:42: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论高等院校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欢迎阅读!
高等院校,预算,管理体系,建立



试论高等院校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

摘要:预算管理涵盖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分析、考核和监督等一系列的管理挥动,其内容具有广泛性和灵活性。本文重点选取预算编制,执行与监督提出建议,试图建立较完整的高校预算管理体系。



关键词:高等院校;预算;管理体系

随着高等院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行,对高等院校预算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立一套适合高等院校的预算管理体系,提高资源使用绩效,提高办学效益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本文从预算编制、执行与监督等方面提出建议,试图建立较完整的高校预算管理体系。



一、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方法

编制预算首先要选择适合实际的预算方法,高校比较适合使用定额计算法。高校使用定额预算法编制预算时首先要明确定额的计算对象。高校各部门收支是与人、物或工作任务紧密相关的,因此定额的计算对象是人、物或工作任务。人员经费定额中的各项内容一般以人作为计算对象,日常公用经费项目中的各项内容计算一般也以人为主,同时辅之以能够定量的物或工作任务,如:维修费按面积,交通费按车辆台数,课时费按课时量等,也就是说定额的制定是根据支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具体计算对象的。然后收集基础数据资料,一般数据资料包括两部分:一是部门收支数据,部门组织各项收入及支出的明细资料;二是人员、资产、工作任务等基础数据。收集数据的范围视预算的需要而定。



核定各项支出定额标准。定额标准是根据财力的可能,结合部门的工作量、实际收支情况及部门分类,以人或实物为计算对象制定的。首先测算出同类部门的单项基准定额;需要说明的是:单项基准定额是同类部门、同一项目的平均开支水平,它是制定同类部门不同单位之间同一项目定额标准的基础。但为基准定额不是谋一项具体定额,它是制定同类部门不同单位同一项目定额的一个参照标准,在具体的核定某部门某一项定额时,定额标准可能高于、低于或等于支出定额,最终,根据财力情况,经过反复的比较测算以后,才能确定定额标准。



()预算编制内容

高校的预算分为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部分。收入预算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支出预算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等原则。



1、收入预算的编制。收入预算是高校预算的基础,是完成事业计划的财力保证,它体现了高校经费来源的多元性,汇集了预算年度内高校可能提供的可用于开展各项事业的全部收入,反映了高校多渠道筹措资金的能力和资金来源结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ce01d0f18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1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