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晋人的草书特征

2023-02-24 13:34: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略论晋人的草书特征》,欢迎阅读!
略论,草书,特征,晋人的

略论晋人的草书特征

要讲清楚晋人草书的特点,首先我们要先弄清这个概念,唐以前人将书法称为书势,如卫恒《四体书势》便是一例。古人重书势,因势而生法,后人学习书法时便可循法而入,依法求势。唐代张怀瓘在《玉堂禁经》中开篇即说:夫人工书,须从师授。必先识势,乃可加功。草书下笔取势有两种:内擫和外拓。如羲之多内擫,笔方多骨,内擫势易横,故势缓;献之多外拓,其笔圆丰筋,外拓势易纵,故势急。另外,笔势的强弱决定着点画的长短、粗细轻重,进而决定着字的大小形态,笔势的丰富变化还决定着字的欹正、开合等。晋人草书的特点表现在诸多方面,笔者希望从用笔、结字和章法布局几方面出发,试对晋人草书的特点做一阐述。 一、用笔

用笔作为书法的核心问题,决定着书家的风格面目,历来被书家置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如张怀瓘云:夫书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就晋人草书草书而言,我们需着重关注使转和提按的运用。 1、方圆兼备,筋骨并立,近于椭圆的弧形用笔与方笔折挫交替出现

孙过庭说:草乖使转,不能成字,作为草书的形质,使转直接表现就是笔之方圆问题。朱履真《书学捷要》所论颇得方圆要旨,他说:

书之大要,可一言而尽之,曰:笔方势圆。方者,折法也,点画波撇起止处是也,方出指,字之骨也。圆者,用笔盘旋空中作势是也。圆出臂腕,字之筋也。故书之精能,谓之遒媚。盖不方则不遒,不圆则不媚也。

又王羲之论及草书时说:

若欲学草书,又有别法。须缓前急后,字体形势,状如龙蛇,相


勾连不断,仍须棱侧起伏,用笔亦不得使齐平大小一等。

状如龙蛇,相勾连不断是言圆转之法,笔势流畅,上下衔接自然;棱侧起伏是言方折之法,峻峭而不浮滑。如王羲之《司州帖》还吴也(如右图)几字连绵不断,又绝非是一味画圈转折处则棱角分明,方圆之运用近乎天然。 2、提按不甚明显

晋人草书,尤其是信札类作品,书写时是悬空斜执笔,这种书写方式无法重按,只能落笔后即行笔,一拓而下,若重按就会使笔画缺损;也无法轻提,因为笔锋斜面触纸,稍提便又会断开。二王一路草书,本身字迹较小,提按不明显,线条轻重变化过渡自然,这使得点画之间或字与字之间气息衔接更加融洽,提按过多反而会削弱这种承接关系,草书的纵势也会随之减弱。 二、结体

前面谈到,古人于书法重势,晋人的书法正是用势的成功典范,往往因势生形,临事制宜,变化丰富,造妙无穷。 1、结字上疏下密,重心偏下

观晋人草书,开合非常明显(如右图)。整体上看,每行或每组起首一两字,气势开阔,字形稍大,结体宽松,越到快结束的时候,那几字就越显得紧缩,且形态小;就单字来说,有一部分字呈上松下紧的形态,且这些现象并非个例。究其原因,是因为晋人书法成组,书写时上半段距离手腕远,空间大,发挥的余地就大,用笔放纵;而写到纸的下半段时,空间变小,甚至到最后已有些局促,手腕活动范围受限,用笔变得紧收。这就是王羲之所说的缓前急后,也是晋人特殊的书写方式下随笔势自然出现的聚散松紧,在伏案作书时往往容易写得均匀。

2、单字以长、扁为主,因势生形,出于意外

前面讲到,书写时前半段空间大,加上重力作用,纵势加强,字易拉长;后半段空间变小,手腕以左右摇摆运动为主,字易压扁。这是长扁字形较多的主要原因。晋人草书连贯成组,每组一二字至数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cf15f92f0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e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