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各地七夕节的习俗

2022-08-13 14:5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山东各地七夕节的习俗》,欢迎阅读!
七夕节,山东,习俗,各地

山东各地七夕节的习俗



提到美丽的七夕,人们最熟悉的当数牛郎织女的传说和乞巧的习俗了。不过七夕节的历史已千年有余,风俗自然不止这些,有很多精致的节俗虽然仅流传于某一较小的区域,没有如此这般的名气,却也生动可爱,于是索性将它们统称为七夕的“杂俗”。那么,山东各地的七夕节习俗是怎样的呢? 风俗一、拉巧

旧时长岛七夕节的拉巧习俗就非常有名,所谓拉巧其实就是斗巧。七夕节前姑娘们就聚在一起,精心装饰自己的巧棚。巧棚中摆放的都是姑娘们自己亲手 制作的手工品,有狮子、斗鸡、凤凰,还有鲤鱼跳龙门、转灯、饽饽、金钟等。谁家的姑娘若是巧棚做得漂亮是件值得得意的事情,如此手巧的姑娘自然能说个好婆 家。到了七夕那天,各家的姑娘把漂亮的巧棚摆到自家院里,手艺好坏、上下高低,一看便知,更有甚者干脆直接把巧棚炫耀地摆到了家门口。

七夕的晚上自然也有活动。白天展示完巧棚,晚饭后,姑娘们都聚在一起,明烛点灯,唱着喜歌拉巧。迢迢银汉下,年轻的姑娘载歌载舞,观众络绎不 绝,七夕节的庆祝活动进入高潮。拉巧不仅在本村进行,有时候姑娘们还要到外村去表演,这样的活动能延续四五天,简直就成了女孩子们的狂欢节。 风俗二、贺牛生日

七夕节是不折不扣的“女儿节”,几乎各种节俗都以女性为中心展开,可是也有例外。有些地方的人认为七夕是牛郎的生日,无棣的


放牛娃在七夕这天就要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还要给牛喂上好料,做“贺牛生日”

曲阜、宁阳等地习惯于七夕之日晒衣物,七夕也是拆洗棉衣棉被的最后期限。这样的风俗大约和时令有关,因为七夕在立秋以后,天气开始转凉,这是提醒妇女们要开始为御寒做准备了。

日照妇女在节日这一天都要洗头,据说这天洗头后,头发明亮柔软、没有汗臭味,不知道这是否与传说中织女是在河边沐浴时与牛郎相识的情节有关。还 有的地方七夕这天要洗油罐子,传说这一天油罐子特别容易洗刷,用水轻轻一冲就洁净了。巧合的是,有这样风俗的地区,其方言中“油”“牛”的音常常不能区 分,“油罐”“牛倌”是谐音,而牛倌自然是指牛郎了。 风俗三、巧灯

曲阜七夕节要做巧灯。巧灯有各种各样的造型,有菊花、荷花、月季、牡丹、芍药、玉簪、兰花、海棠、佛手、文官果、玉兰、梅花等花卉灯,也有八仙 过海、群仙祝寿、童子拜观音、福禄寿等人物吉祥灯。孔府常常把巧灯作为节日礼品送给各府本家和亲友。七夕之夜,从孔府大门,沿中仪路到后堂楼各院门口,花 园各路各景点都摆设巧灯,巧灯形态各异,灯光星星点点,一路望去,好似人间天河。 风俗四、看巧云,吃云面

有的地方,七夕节要“看巧云”。传说七夕这天牛郎织女相见,天上的云彩会格外漂亮。巧云“巧”在造型上,女子们或登楼眺望,或出户仰望,云彩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尤其是雨过天晴晚霞满天的


时候,空气清新,心情爽朗,天空中的巧云如飞禽走兽,美不胜收。 胶东人七夕吃巧果子,临沂人七夕则吃云面。云面看起来和一般的面条没什么不同,可是其中却大有门道。真正的云面要用储蓄的露水制成。看巧云,吃云面。有的地方做云面不用面条而是用面萁,是取面萁之形而寓巧云之意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d09726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8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