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青铜器参观心得

2022-08-04 17:03: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上海博物馆青铜器参观心得》,欢迎阅读!
上海博物馆,青铜器,参观,心得

上海博物館青銅館參觀心得 張育寧5140159028



這次參觀上海博物館的青銅館,由於經過這學期建築文化課的內容做鋪墊,讓這次的青銅館參觀與之前的參觀相比於之前的走馬看花,深入了許多。



上海博物館青銅文物的展示是按照文物所屬時期做分期分類:①夏至商代早期,們開始有意識地生產青銅器,這時的青銅器還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處於模仿陶器的階段②商代中期的發展器,青銅器大量鑄造,生產大型化和複雜化,並開始走向社會③商中期至西周的鼎盛期.在東周開始就出現了鐵器,然而鐵叫代的開始並不意味著青銅器退出社會,鐵器的出現還迎來了青銅器發展令人驚嘆的另一個高峰,而青銅禮器與兵器的重要性,一直持續到秦,在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早期,青銅器輝煌一時,其後綿延數千年對中國的社會文化發展有很大的影響。而展出的中國古代的青銅器大致有五種類型:工具,武器,禮樂器,日常生活用器和貨幣,其中禮器數量和類型最為多,而青銅禮器上部分具有銘,或是吹噓祖宗的美德,或是記述接受朝覲王室,諸侯分封,或是勝利的征伐,奴隸主用它們來炫耀一時並企圖傳予子孫萬代例如展中的西周康王時期的大盂鼎,就是記載周康王對大貴旅盂的訓誥和賞賜;利簋則記載了著名的牧野之戰.因為當時奴隸主貴族的社會生活有很多方面都屬於禮的範疇,所以青銅器的需要量很大,這種對禮器的獨特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刺激著青銅器的生產同時青銅器涉人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必然也就反映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除了對於青銅器各期器物藝術或者技藝的欣賞之外,于文化歷史層面,此次的參觀讓我有很深刻的體會─我甚至認為單是青銅館就能有聲有色的講一部夏商周的歷史為青銅器給我們的歷史資訊包含了古人的衣食住行育樂層面能讓我們在各個面相都能對當時的社會形態、風氣有一定瞭解。衣的部分我們可以從青銅器的紋飾中得知古人崇尚動物紋路,由此推知當時有身份地位的人,衣服樣式可能會有這些刺繡紋路,而青銅所製成的發簪更是直接反應了古人發飾上的考究。食方面,青銅器中有不少器物都是為瞭解決盛放食物的問題,因此有等器具,這些器具花紋精美造型設計更是別出心裁,而且器物分類之多,讓我們知道當時多種的烹飪方式與就餐方式,反映了中國古人飲食文化之精緻。住的方面,上海博物館的收藏較沒有直接反應了,並未在展覽中看見青銅器上直接刻有古代建築的立面形式,雖然如此,我們還是可以從側面得到一些資訊,比如有些青銅器會有斗拱造型作為器物裝飾我認為這可能是當時已經有斗拱造型的依據,


又或是古人已經知道利用這樣的方式做結構,而青銅器物中不乏一些日用傢俱,我們可以從這些傢俱的尺度推知當時室內空間大致的大小尺度而繁複的雕花紋路又能反映出當時崇尚的裝飾,而這些裝飾被運用於「山節藻棁」的裝飾也並不令人意外—故於多個面向我們能更瞭解當時的建築與室內空間。行的部分我們能夠看到一些青銅所制遺留的交通工具部件,可惜上海博物館沒有這樣的收藏。育樂部分讓人很直接的想起展示場中的一組完整來自楚國的大型編鐘,除了用來作樂之外,也可能用來祭祀或者作為舉辦活動時的配樂,故反映了古人注重的六藝中之禮樂。而由青銅器的裝飾風格,也能反映出當時的社會風氣:二里頭文化時期的狹流爵和圓釘紋耳形態樸拙,幾乎沒有裝飾,一切的構造和構件都是出於功能上的需要─腿以最簡單和基本的物體站立和穩定方式;為了飲酒和倒酒方便而製作的尖嘴;簡單的把子,基本上在模仿陶器的造型,隨著製造工藝的發展以及青銅器作為禮器的日趨重要,青銅器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並開始主導社會的審美意識;商的青銅器通體紋飾,造型沉重、敦實,形態處理上仍顯得不夠成熟,雕飾做工都不夠細膩;而到春秋時,以青銅方壺為例(1):形體比例和諧,不同形體的處理,交接也已非常成熟,紋飾精美變化豐富,壺肚部分高浮雕,次要部分淺浮雕,已經有意識地突出重;而戰國時期的錯金銀龍風方案(2),造型與功能的結合,做工精美,體現了極高的造型手藝,同時,從社會的主導意識來看,商和周初的青銅器,整體造型具有嚴肅,神秘和靜穆的氣氛,這與當時的社會特徵是相符合的。最後,青銅器上也不乏一些記錄一些政治歷史事件、婚姻嫁娶盟約喪葬的銘文,這些資訊更是直觀的給我們直述了一段歷史。






圖一:春秋青銅方壺(自攝)

圖二:戰國時期錯金銀龍風方案

離開博物館時觀看上海博物館的造型,發現其造型居然與一個青銅鼎高度相似,我想設計上博的建築師必定也對青銅器文化相當欣賞。而作為一個博物館,內部館藏包羅萬象內容豐富,藏著古今中外的文化歷史藝術,我認為期青銅器立面造型與中國古代青銅器能反應當時的食衣住行育樂、文化、政治風氣等多個層面之特性,有一種隱喻的連。總體來說,這次的參觀並不只是一個古代器物—藝術品的品味與欣賞,更像是觸摸了三千年前在歷史課本上用寥寥幾句文字描寫的一段真實的歲月與中國古代絢爛精緻的文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d47bd7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