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人间词话》演讲稿 人间词话读后感

2022-03-20 02:22: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生《人间词话》演讲稿 人间词话读后感》,欢迎阅读!
人间词话,读后感,演讲稿,高中生

高中生《人间词话》演讲稿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

高二(7)班 韩仰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带来演讲: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五

首先我为大家介绍原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主要讲了词人不知道他的心上人在何处,第二境主要讲了词人每天都在思念日渐憔悴,第三境主要讲了词人寻找了好久却终不得,回首之际却找到了。最后一句意思是:这些语句,不是大词人是说不出来的。但从这层意义上去解释这些词,恐怕晏殊、欧阳修等人是不会允许的。

在这里我们就有疑问:为什么是晏殊、欧阳修二人呢?我们都知道昨夜句是晏殊的作品,衣带是柳永的作品。为什么作者不用柳永用欧阳修呢?是因为柳永的《凤栖梧》也见于欧阳修的词集,作《蝶恋花》,文字小异。《全宋词》两收。但现在一般认为是柳作)王对柳词总体评价不高,认为这第二种境界只有大词人欧阳修才写的出来,因此说晏欧诸公。

通过文本我们可以知道文章的思路:第一境先由昨夜一句引出天涯路可指王国维的目标,独上、望尽可指王国维找到了自己的目标,第二境再由衣带二句点出王国维找到目标之后的做法,即为自己的目标渐渐消瘦,第三境最后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努力累了时起身四顾时的运气,王国维找到了自己的目标。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王国维是一个胸有大志的学者,另一个学者陈寅恪也在他的碑上题词写到: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他的生平究竟如何?王国维的生平并不如同他的文章一样绚烂。幼年丧母、中年丧偶、晚年丧子,生活上辗转流离,而当时又正值民国初年,自己的辫子被强行剪除,又与好友罗振玉失和,而革命北伐军正汹涌而至。王国维因此承受不住巨大的屈辱而投河自尽,留下了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让人唏嘘不已。

《人间词话》

高二(7)班 毛廓其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


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今天我来替大家讲解一下人间词话的这一则。

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疏通文意。另外大家如果有需要这种超级炫的ppt模板,可以找我来要,这都是我从网上搜刮的盗版资源。

我们来看一下原文: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我们来看一下解释,一开始很好理解:诗人对于宇宙人生,一定要深入到它们的内部去体验,又一定要跳出它们之外来思考分析。深入内部,才能摹写创作。跳出其外,才能观察到本质。深入内部,所以作品具有生命力。跳出其外,所以能像高人一样有高妙的情致。

那么美成是谁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周邦彦。我们这学期一共就没学几首宋词,那其中有一首就是周邦彦所写的,是哪一首呢?

而白石就是姜夔,以降就是以后。在姜夔之后,能做到这两点的就不太能看到了。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结构。这就很清晰了,通过两方面并列的来解释。

但我仔细思考了一下,这还真是我们之前讲过的纵式推进,先有描写,才会发现有生命力;先进行观察,才会有高妙的情致。这么短的一点文字,就层层递进,思路非常清晰。

这前面都非常简单,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结合他后面举得这两个例子来更好的理解他的观点,这才有真正的内容。

这一首是我们课本里都学过的,我就不读了。其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可以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如此的清新自然。那个举字,陶老师上课时也让我们一起举过。但巨就巨在,王国维恰好也对这一首词进行过博学评论。但巨还是芃哥巨。我们来看一下他的博学评论。

我来解释一下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这才是真正能描写出荷花的神韵的,姜夔《念奴娇》《借红衣》二词,就却有隔雾看花的遗憾了。

但这个隔雾看花,隔与不隔先人却早有定论。

这里恰好体现了不隔,也就是之前我们所说到过的无我之境。这一切的一切都体现了入乎其内的种种特征。


但这两句话,看上去是完全自相矛盾的,因此也不难看出王国维完美地掌握了矛盾辩证法。

那我们来看一下该如何分析这二者矛盾呢,我们以姜夔的词来举例:

又一处很巨的是,姜夔不仅是个词人,还是个音乐人,他已经不屑于填那些常规的词牌比如苏幕遮蝶恋花水调歌头,这些词牌都是他自己根据内容所谱的曲。

枕簟邀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维舟试望,故国渺天北。可惜柳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

这一整首词可以看出,描写荷花的就这一句,主旨与苏幕遮完全相同,描写与苏幕遮截然不同。我倒觉着这首词是完全做到了出乎其外,于是格调奇高。但其实这一句与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早已做到了入乎其内,用了正反对比的明显反差,衬托出了自己的心情就如荷花。我们又有谁能注意到深秋的老蝉在树上鸣叫呢?但却终究描写不深,只是让人觉得朦朦胧胧的。可以说姜夔只是基本既能入乎其内,又可出乎其外但他之后,可能词坛就由盛转衰了吧。再等到了现代,什么李袁杰这类的古风词,就更不必说了……

感谢您的阅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debadf3cd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f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