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化的趋势

2023-01-01 03:04: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汉语拼音化的趋势》,欢迎阅读!
拼音化,汉语,趋势

汉语的拼音化问题

拼音化文字与表意文字的最大的区别在于拼音文字见字而知道读音,而表意文字见字而知道意思,一般而言拼音文字是一种字母文字,由字母组成单词从而用于交流,而就汉字这种表意文字而言,它属于语素文字,由语素成字,然后进行交流,拼音文字一般是词本位的文字而汉字是字本位文字。

一种文字的好坏优劣其决定因素不在其外表而在其是否适用,是否易掌握,是否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我认为汉字是一种很适用且易掌握的文字。

首先,就其实用性来说,汉字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所谓实用性即汉字作为一种信息交流的工具,其是否便于信息的传递,其信息的承载量是否大,在交流的过程中是否便于交流双方的理解与接受。说得浅陋一些也就是汉字在交流的过程中是否好用,表达的意义是否完整,交流的双方在交流的过程中都能彼此之间相互理解。

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看文便可达其意,因此是可以作为一种信息的表达工具用于交流的,而汉字与拼音文字一样也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语法成分,它符合语音表达的需要,因此只就这一层面而言,没有拼音化的必要。同时汉语中还存在拼音文字中没有的某些成分,如:量词以及众多的虚词,这使得汉语的表达更趋于精确化符合正确传递信息的目的,便于交流双方的理解。

其次,就其掌握的难易程度而言,我认为汉字是一种易于掌握的文字。在此我想先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汉字难学的由来,汉字对于我们国人来说要掌握还是很容易的,其关键点就在于外国人,这是外国人的论调,就外国人所说的汉语难学以此为论调而妄加指责汉语,我想这是不客观的,就国人本身而言英语同样难学,而汉语相对而言很简单,其实这是一种语感习惯的问题,外国人生活在拼音文字的语境中,对于表意文字的汉字学起来很难这是很正常的,我们不能将其作为一种理由,再就学习者本身而言,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学习是很用功的,在国外华人学生的刻苦用功以及其在学科领域中的优先地位就体现了这一点,正如欧洲人所说的:金钱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而智慧装在中国人的头脑里,也许中国人确实很聪明,学什么都容易,感觉不到难度 ,而外国人学什么都难吧。

同时,就汉字本身而言,它所谓的难于掌握就在于汉字的字数较多,且字于字之间的组合复杂,有时相同的字或词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意义,理解起来很难复杂,例如:汉语中的“哪里”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就有不同的意思,在疑问句中表疑问“在哪里”的意思,是对地点方位进行的发问,在交际场合的客套话中“哪里”表谦让。其实,我想说的是这一切都不是问题,只是由于语感环境不同而形成的。首先,英语的单字是很少但单词我想一定比汉字的数量多,不然为什么同等级的英语辞典总是比汉语字典厚呢?拼音文字作为一种词本位文字其词语的数量较多是必然的,这也就不难理解汉字作为一种字本位文字为什么其字多了,这是语言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英语的优势就是字少,因此掌握起来很方便,但我要说的是英语的字难道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字吗,它没有任何意义,掌握了字不一定知道意义,它只是一种与语言本身没有任何意义的符号而已,说得不客气一点就只是相当于汉字造字符号中的笔画部首,没有任何语言上的实际意义。要想真正掌握拼音文字还是在于词的掌握,例如英语,因此,我们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只说记单词而不说记字母。而汉语的根本在于单个的字,掌握了字也就基本上掌握了该语言符号的意义,因此我们在学汉语之初做的工作是认字而在学英语之初是记单词。就语言的意义的掌握而言汉语的单字和拼音化文字的单词可以说是基本对等的,这样对比之下汉字的数量多也就不是问题了。其次,在就汉语语境的复杂而言,汉语的语境意义复杂一方面是由于省略这一表达手法的运用,中国人讲求效率因此什么东西都有所省略,例如共青团,四化等就很难理解意思,但这是在不深入了解词语的缘由上出现的问题,如果知道“共青团”就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四化”就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时候就很容易理解了,这只是一个语言的使用习惯问题,其实省略的部分是可以补全的,我们再回到前面的那个例子,在交际场合中的如果甲方夸乙方很优秀,而乙方谦虚的回答“哪里哪里”,其实也是可以补全的,其还原了就成为了哪里值得您这么夸奖,这是一个反问句,也就是没有什么地方值得您夸奖。这样我想意思应该很明了了吧(其实拼音文字也存在省略现象,例如:USA就是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的省略)。但我在此要声明的是此种现象的出现无关乎汉语本身的问题,而只是中国人本身的做人哲学的结果,哲学影响了语言,因此要改变的是哲学而非语言本身,这个道理我想大家都应该理解。另一方面就是汉


语中多词同义但却用于不同的语境,例如就“死”字而言就在不同的语境中应用有所变化,古代皇帝死叫做“驾崩”,普通人死叫做“升天”,现代的伟人死一般叫做“逝世”,年纪大的人死叫做“老了”,革命战士死叫做“牺牲”,其实说来说去就是死字这么一个意思,因此,外国人感觉很繁杂,很不理解,我在此要说的是这其实同样是中国人的一种处世哲学,中国人讲求意义含而不漏,讲求含蓄委婉,讲究避讳,因此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词,就上例而言这一方面体现了对于死者的尊敬,另一方面也含蓄地道出了死者的身份地位,使人一目了然。我想这恰是汉语的精华所在,语言本身在不影响交流的情况下,又以丰富的语言内涵体现了语言的精确性,这难道不是一种优秀的语言所应该必备的吗?同时,即使是改变了语言本身,这种语言的应用现象也是很难改变的,因为这并不是语言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是语言为这一含蓄运用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工具而已,就像是高端手机具有许多功能,而某些操作者懂得所有功能的操作方法,能够自由运用,而某些操作者只掌握了部分的功能使用方法对于高端手机用起来感觉比老式的低端手机使用起来费力是一个道理,使用者自身不会操作怨不得手机本身。

最后,就其发展前景而言,有人认为汉语汉字化的形式缺乏拼音化文字的形态变化,因此汉语不具有转换生成能力。对于这一问题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拼音文字形态变化的根本目的何在,一方面是为了增加词汇量,另一方面是适应语法表达的需要。就增加词汇量而言,我感觉形态变化有很大的优势,这极大地扩大了词汇量,解决了语言中音节少的这一缺陷,但这只是对于拼音化文字而言的优势,就汉语来说,首先无法操作,因为汉语的语法特点是词类与句子成分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他不需要变化形式来进行词类的转换以获得新的意义,同时,就汉语成分而言,其本身存在大量的虚词,再加上汉语存在语序的变化,因此,即使汉语不具有形态变化,缺乏转换生存能力,但这丝毫不影响汉语的使用和意义的表达,而拼音文字是不得已而为之,就像某户人家房顶漏水,于是在房顶上铺了一层沥青就炫耀自己铺了沥青的房子比别人没铺沥青但不漏水的房子高级。另外,就汉字本身而言,汉字是一种超大容量信息工具,可以容纳很多的新信息,一个字同另一个字放在一起一个新的意义就出来了,只要在这之前掌握了字,新词在字的基础上也是很容易被接受。而拼音文字造出新词其接受的难度明显高于汉字。因此汉字很容易吸收新文化,就当今社会来说,新事物层出不穷,而汉字正好适应了这种表达的需要,因此汉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同时,就汉字拼音化的实际操作而言,我想明确的是外国人为什么拼音化呢?那是因为他们是多音节语,我们的汉语是单音节语,我们一共只有435个独立音节,假如把声调算进去,我们只有1152个音节,音节的数量远远不够,有人于是乎提出了词式拼写的格式,想以此区分不同的词,其实这也是不妥的,因为就此而言也有很多的同音词,如:“武林”还是“舞林”就不是很好分清楚,另外还有到底是“方言”还是“方岩”就很不明白,意思很容易混淆。同时现代语言界的泰斗赵元任老师也是很反对汉语拼音化的,他曾写过一篇文章其中一篇叫做《施氏食狮史》 全文共九十二字,每字的普通话发音都是shi,用拼音来表示就根本不能懂。

另外,拼音化改革似乎成本很大。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文化有其独特性和历史的延续性,汉字之所以能延续到今天就说明了其自身的优越性,就中国历史而言,不乏其他种类的文字出现,如女真文字和蒙古文字,但都最后被汉字同化,不正是说明汉字的优越性吗,试想有哪一国文字在被外族占领之后不消失的,无论是巴比伦,埃及还是印度都在外族的入侵下文字灭亡,而唯有我堂堂中华汉字不但未灭亡还同化了外族文字,汉字的优越性看来还是很明显的。如果汉语拼音化,将抛弃我们的语言文化传统,这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同时我们还要花巨大的成本改变现有的语言使用方式,更重要的是,现在国内还没有制定甚至是提出一套完整的并且切实可行的汉语拼音化方案。

因此,综上所述,汉语拼音化在我国至少现阶段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dffe3505acfa1c7aa00cce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