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送别诗“水”意象赏析

2022-10-26 04:11: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古代送别诗“水”意象赏析》,欢迎阅读!
意象,送别,赏析,中国,古代

古代送别诗“水”意象

送别诗起于《诗经》《楚辞》,逐渐发展成为诗歌的重要题材和类别之一,是古人表达离情别绪的重要载体和方式。黯然销魂者,别而已矣!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世间的生别离而感叹、惆怅。发而为诗,便成了许多传世的佳作,感情真实充沛,没有造作,最易打动人心。

在中国古代送别诗中常见意象有寒蝉、孤雁、孤蓬、长亭、杨柳、夕阳、酒、水、秋风、落花、黄叶等。这里要拈出其中的一种意象水,结合诗歌来加以赏析。水,在中国古代送别诗中的描写,通常表达出的是离别的凄凉、惆怅,友情的深厚、真挚,思念的悠长、无尽。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出自《史记·刺客列传》这大概是古代送别诗中最悲壮、最有气势的一首,也是临水送别的古诗中最著名、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去刺秦王,太子丹和宾客以及荆轲亲朋好友,全体穿戴起白衣白帽,一同相送。直至送到易水旁边,挥泪诀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壮的歌声激起了送行者无比悲愤慷慨的心情。荆轲唱着,头也不回地走了,给后人留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诗句。此处的分表达了离别时的悲壮和凄凉,衬托出壮士出征的气势和一去不复的决心。

春色碧绿,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出自南北朝诗人江俺的《别赋》。诗句的优美之处在于借离别景色的描写,刻画出了诗人惜离别的感受。用春色碧绿,春水绿波,充分表现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希望无限,到处都是一片美好、温暖的景色,春水是希望、悠长与无限的象征。借此情此景把与心爱的人的离别衬托得更加凄凉、不忍与伤感。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这首《丹阳送韦参军》是唐代诗人严维的名作,严维的诗以送别赠酬居多。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友情,无限思念的深情。它感情真挚深厚,造语清丽流畅,读之余味无穷,深感打动人心。寒鸦飞尽水悠悠,是诗人眺望之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通过环境的描写,渲染离别的气氛,从而表达诗人的悠悠情思。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天地间显得多么空阔、多么寂寞。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恰如作者心中无限的忧愁。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此诗中的表达出的是诗人心中的浓浓熟悉和悠悠情思,他与韦参军的友情真挚深厚,对友人的思念悠长无尽。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韩琮的《暮春浐水送别》。花飞卉谢,叶茂枝繁,朋友出了京城,暮云中的楼阁又映衬着帝京的繁华,古今之情都在其中。远行之人切莫听这宫前的流水,流尽年华时光的正是此种声音。这首送别诗清雅而不落俗套,写得蕴藉含蓄,凝重深沉,诗人者排除了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常态,把友情、沧桑情、兴亡情,都概括为今情并巧妙地用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萧条形象表现出来,融情于景。宫前水融入了光阴、无尽、悠长、无奈。诗意内涵深广,韵味悠长,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出自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送别的人渐行渐远了,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是一种无可视感的情绪,将它比喻为迢迢不断的春水,绵绵不断,悠悠不绝。比喻既形象又贴切,化虚为实,可视可感。

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别诗作《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李白直至二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e109e4bff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9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