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新教材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2022-03-23 21:01: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新教材教学的困惑与对策》,欢迎阅读!
对策,困惑,教材,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新教材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新课程的实施,犹如一股春风迎面扑来,让人为之一振,它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当前教改精神。它带来的不仅是变革,也带来了不少争议、探索和困惑。新课程教学改革已经是第六年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是随着新课程试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感叹的: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却有无数个等待我们去解。

一、主题图如何运用。

新课程理念下编写的新教材设计了富有儿童情境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主题图,这些主题图为老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此,大部分老师均视若珍宝、取之即用。

困惑:主题图中的情境都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和故事情节,许多图中还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多个信息,确实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便利,老师该怎么恰当加以运用呢?是不是所有的主题图都适合学生的实际呢?特别是农村学生的实际呢?

对策:新教材中的主题图是遵循课标的理念编写的,内涵丰富,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教师不能成为主题图的留声机,而应创造性地加以使用。有些主题图并不一定适应学生的实际,内容太多,与农村孩子的生活相距也较远。特别是对小学的学生,我们认为必须在学生充分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再来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因我们的数学教育许多内容是纯粹的数学知识,不可能每一个内容都联系实际,这里面就有一个数学与实际联系的问题,将实际问题化归成数学问题,这不是所有学生很快就能形成的能力。

二、缺少规范性的格式和总结性的语言。

现在教材中的例题基本上属于半开放式的,它没有完整的做题格式,到底什么样的格式才是规范的,合理的,老师之间就存在了一些争议,学生的格式更是五花八门。教材中的知识也缺少总结,提倡学生自己发现、总结,学生思维活跃了,但教学中数学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规范性下降了。教学中对于格式的规范与概念、法则应如何把握?还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吗?老师是不是还有必要规范的板书出来呢?


对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长期注重学生的自己发现、概括、总结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这方面的引导要到位。

三、如何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几乎每一节研究课上都有小组合作这一环节,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

困惑:有的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有的学生还不知道干什么,因此看似热热闹闹,但结果却是蜻蜓点水;有的课合作次数过多,反而削弱了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使教学目标无法在40分钟内完成;有的合作学习,教师为急于完成所设的活动,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终止合作,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怎样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呢?

对策:我认为: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互动来达成目标的。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须合作,教师要选择好合作的契机,把那些思考性、开放性较强,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的问题安排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活动时,教师一定要奏好三步曲:前奏:让学生明确合作的要求即干什么和怎么干。序曲:引导合作交流前,教师必须留有空白,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发现,那么小组合作时才能充分展示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合作的实效。进行曲:交流评价,组内分工,全班汇报。同时,作为任课教师要持之以恒、有条不紊地培养并锻炼学生的合作技能。

四、弱势群体如何关注。

随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不断深入,强者如鱼得水,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以彰显,越来越出色;弱者有心上进,苦于能力不够,只能成为旁观者,个别自控能力较弱者则破罐子破摔,你学你的,我玩我的。

困惑:新课改使强弱差别越来越大,如何关注弱势群体呢?

对策:大众数学意义下的数学教育体系所追求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让不同的人学不同数学。因此,在实施班级教学的同时,更应关注弱势群体,给他们提供学习、回答、练习


的机会。同时应注重个性化学习,分层设问、分层练习。新课要开放有大气,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练习课须慎密又紧凑,变换练习形式,以。注重课外辅导,使弱势群体在原有的基础上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

今年,我教学六年级数学课,而且第一次使用新教材。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力求使教学结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课余时间则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根据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加强口算的学习。通过课前的3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还不定期的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对于笔算也进行了提高和帮助。

二、加强四则运算的练习。由于学生计算能力较差,且又粗心马虎,我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多加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在教学之外,我让学生天天练几道计算题。计算题中还包括简便计算,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练习,学生的四则计算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三、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对于这个班的情况,更是特别,绝大部分学生的应用题的理解能力都差。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多说、从量到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

四、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五、为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我还设计了一些带有一定的难度的练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数学能力。 通过以上方法措施的实施,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成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e54f9a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a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