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分工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023-02-01 00:28: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论分工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欢迎阅读!
分工,作用,社会,发展,历史

浅论分工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姓名:杨旭

学号:14307130095

一: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创立

马克思创立社会分工理论的过程,是马克思创立并发展唯物史观的过程,是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逐层深入的过程。

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开始研究社会分工问题的著作。这一阶段马克思的代表性成果是异化劳动理论,将社会分工与异化劳动相联系表明马克思在社会分工的问题上开始超越古典政治经济学同时也留下了社会分工与异化劳动之间的循环论证等理论难题。《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形成的著作。马克思解决了异化劳动根源于社会分工的问题,而且也通过考察意识形态独立发展的历史与原因,阐明了社会分工与生产力,私有制,阶级和社会意识的独立性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分工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此后马克思继续研究,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等著作,运用唯物史观,把社会分工从一个孤立的政治经济学概念提升为与生产力,劳动,生产工具,私有制,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唯物史观范畴。这样,马克思在对物质生产劳动的研究中把我了社会分工范畴,一唯物史观为基础,创立了完整,科学的社会分工理论。

二:分工的产生

马克思认为,社会分工是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从自然分工和与之相联系的原始交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自然分工是人类社会早期出现的由自然因素,人本身的自然差别所决定的分工的简单形态。它主要表现在:在人类社会早期的写作劳动中,人们由于自身生理条件的差别而从事不同劳动形态的劳动;在人类社会早期,原始部落由于所处自然环境的差别而从事不同劳动形态的劳动。于是有部落成员之间生理条件差别引起的自然分工逐步演变为部落内部社会成员之间固定化的社会分工;由部落间自然环境差别引起的自然分工,逐步演变为部落间生产不同物质产品的社会分工。随着原始公社相互接触时偶然发生的交换越来越频繁,原始公社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他们之间存在的自然分工慢慢转变成社会分工。总之,自然分工和原始交换共同促成了自然分工向社会分工的发展。

三:社会分工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社会分工与生产力

社会分工是提高劳动效率的有利手段和基本方法。劳动者在协作劳动中能够摆脱个人的局限性,将有限的个体能力整合为巨大的集体力;马克思指出,劳动者共同使用厂房,仓储设施,工具,装备等可以节约生产成本;劳动者从事分解的专业操作,可以节省学习时间和费用;相对简单熟悉的操作可以减少工作失误;简单的重复劳动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经验,技能并有利于技术的积累与流传。

社会分工有利于生产工具的变革和机器的发明。社会分工的所引起的劳动工具的分化,专门化,简化,是机器出现的工艺的,物质的前提之一。

社会分工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明。


社会分工中确定的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基础。资本论中,马克思论述了社会分工在促使工厂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过程的作用。工厂手工业分工为机器大工业分工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分配提供了直接的技术基础机器手工业只是按照工厂手工业分工确定的比例来叩打规模而已。

(二)社会分工与社会关系

社会分工不止是有生产力决定的人与物之间的结合方式,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结合方式。社会分工作为社会劳动的具体组织形式,决定了劳动过程中与人占有并支配生产资料,劳动的关系,即生产关系,并由此决定人们之间其他的生产关系。

社会分工制约着生产关系的方方面面。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形成的。在社会分工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私有制造成了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和分配的不平等。

社会分工制约着所有制形态的更替。马克思指出“分工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式。这就是说,分工的每一阶段还决定个人的与劳动材料,劳动工具和劳动产品有关的相互关系”

社会分工促成了阶级划分与私有制和国家的形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通过分工导致的个人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之间的矛盾表现出来,其结果就是阶级的划分和国家的形成。 (三)社会分工与人的发展

社会分工不仅能促进人的发展也能制约着人的发展。

社会分工有利于提高劳动技能,总结劳动经验。社会分工有助于丰富个体的专门知识,提高个体的技能和技巧,这就意味着人们的创造能力的巨大发展。会分工能将有限的个体能力整合为类整体能力。它能够帮助个体摆脱局限,扩大活动范围,缩短活动时间,形成单个个体无法发挥出来的巨大力量,而这也带来了整个人类的发展。

社会分工也造成了人的片面,畸形发展。社会分工使各人的活动,社会交往,能力,需要的发展异化,片面化,畸形化,使人的劳动呈现出固定性,谋生性和物役性。其次社会分工造成了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对抗性,强制性和不平等性。社会分工不仅使个人的发展从属于阶级的发展,而且使某一阶级的发展以牺牲其他阶级的发展为代价,形成特权阶级。因而在这样的社会关系中,人的全面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社会分工的未来

马克思曾提出过“消灭分工”这一论断。马克思认为社会分工造成了生产力,社会状况和社会意识三要素之间的矛盾。私有制下社会分工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使得劳动者不能支配自己的劳动成果反而受自己劳动成果的支配;其次社会分工造成了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冲突;最后社会分工导致人的固定化异化。因此,马克思提出了消灭旧式分工,即消灭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旧式分工。

但在未来,人的固定化,专业化还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而人类所掌握的知识能力是无法满足一切,从事一切劳动的。而社会分工为每个人留出相对固定的,有限的领域来发挥自己的能力,使人不断的前进。这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个动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eadf8e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6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