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集语

2024-02-16 03:00: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孔子集语》,欢迎阅读!
子集

孔子集语

1,君子有三忧:弗知;知而不学;学而不行。 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忧:弗知,可无忧与?知而不学,可无忧与?学而不行,可无忧与?’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种忧虑:不知道,能没有忧虑吗?知道了而不学习,能没有忧虑吗?学习了而不实行,能没有忧虑吗?” 2,君子乐终身,小人忧一世。 原文: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则乐其意;己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己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日之乐也。 3,君子有三思:少思长;老思死;有思穷。 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 译文:“君子有三件值得思考的,而不能不思考。这就是:小时候不学习,长大了没有本领;老了不教诲人,死了就没有人思念;富有的时候不施舍,穷困的时候就没有人援助。因此,君子小时候思考长大以后,就要学习;老了思考死后,就要诲人;富有的时候思考贫穷,就要施舍。

4,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 5,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

6,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 7,不耻其亲,君子这孝也。

译文:不使父母蒙受耻辱,这是君子的孝。 8,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译文:伐一棵树、杀一只禽兽,如果不在适当的时节,就不是孝。

9,虽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非无力也,势不可也。故入而行不修,身之罪也;出而名不彰,友之过也。故君子入则笃行,出则友贤,何为而无孝之名也?

译文:即使有全国无双的大力士那样大的力气,也不能把自己身子举起来,并不是他没有力量,而是情势决定的。所以,在家而行为不良,是自己的罪过;出门而名声不显,是朋友的过错。因此,君子在家就纯洁自己的行为,出门就交结贤良的朋友,怎么能没有孝名呢?

10,知事人,然后能使人。

译文:知道如何事奉人,然后就能使唤人。 11,诗曰:“吁嗟女兮,无与士耽!

译文:啊呀,姑娘,不要与男人一起玩乐! 12,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

译文:少年时修养成的,就像先天所具有的;习惯了,就会固定不变。 13,夫水者,君子比德焉。 原文:子贡曰:“君子见大川必观,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与之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所不及者死,似仁;其流行庳下倨句,皆循其理,似义;其赴百仞之溪而不疑,似勇;浅者流行,深渊不测,似智;弱约危通,似察;受恶不让,似真;苞裹不清以入,鲜洁而出,似善;化必出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厉,折必以东西,似意。是以见大川必观焉。 译文:子贡问:“君子见了大河必定观看,什么原因呢?”孔子说:“那水,君子与


它比品德。它普遍地施予而没有偏私,像恩德;得到它的存活、得不到它的死亡,像仁爱;檄流的时候往低处一曲一直,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像义;它赴几十丈深的山谷而不迟疑,像勇敢;浅的可以见底、深的深不可测,像智慧;柔弱者能够约束、微小处能够透过,像明察;接受恶物而不拒绝,像真诚;包裹着混浊流进,而流出清洁,像善;融化了必定流出,衡量它必定平正,像公正;满了不需要刮平,像严厉;回折必定向东,像意志。因此,君子见了大河一定要看它。

14,智者见变思刑,愚者睹怪讳名。 译文:聪明人看到改变了的东西想着效法学习,愚蠢人见了奇异的事物回避不提。 15,身贵而愈恭,家富而愈俭,胜敌而愈戒,

译文:身贵以后更加谦逊,家富以后更加节俭,胜敌以后更加警戒。 16,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色知而有能者,小人也。 原文:“奋于奋于者华,奋于行者伐。色知而有能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知,行至则仁。既知且仁,夫恶有不足矣哉?” 译文:“言语振奋的人浮华,行为振奋的人自夸,从表情上能看出有才能的人,是小人。所以君子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是说话的要领;能办到就说能办到,不能办到就说不能办到,这是行为的顶点。言语得其要领就是智慧,行为到达顶点就是仁义。既智慧又仁义,哪里还有不足呢??

17,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怠惰,孝衰于妻子。

译文:为人怠慢始于做了大官,疾病从初愈时加重,灾害从怠惰时产生,孝心从有了妻子儿女时减退。

1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译文:君子成全别人的美事,不成全别人的坏事。

19,恭则免于众,敬则人爱之,忠则人与人,信则人恃之。人甩爱,人所与,人所恃,必免于患矣。

原文:颜回将西游,问于孔子曰:“何以为身?”孔子曰:“恭、敬、忠、信,可以为身。恭则免于众,敬则人爱之,忠则人与人,信则人恃之。人甩爱,人所与,人所恃,必免于患矣。可以临国家,何况于身乎?” 译文:颜回将到西方去游学求官,请教孔子说:“用什么去立身?”孔子道:“恭、敬、忠、信,就可立身。因为外貌谦恭,就可以避免众人讨厌;心中敬慕别人,别人就会爱他;对人忠心尽力,人就会交结他;诚实讲信用,人就会依赖他。人所喜爱的,人所结交的,人所信赖的,必定会免于祸患。用这四者可以治理一国一家,何况对于自身?” 20,不强不远,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一信无复,不恭无礼。

译文:不帮助不能长久的,不慰劳没有功劳的,不忠于没有爱心的,不信任没有答复的,汪恭敬没有礼仪的。

21,有余则侈,不足则俭;无禁则淫,无度则失,纵欲则败。

译文:有多余就奢侈,不够用就节俭;没有禁令就淫乱,没有法度就失误,随其所欲,就败坏法度。

22,终身为之,一言败之,可不慎乎? 原文:孔子曰:“君子终日言不遣己之忧,终日行不遣己之患,惟智者有之。故恐惧,所以除患也;恭敬,所以越难也。终身为之,一言败之,可不慎乎?” 译文:孔子说:“君子一整天讲话,不给自己遣留忧患;一整天行动,不给自己遣留灾祸;这只有聪明的人才能办到。所以,恐惧是用来免除灾祸的;恭敬是用以渡过危难的。一辈子所做的事,一句话就可以毁掉它,能够不谨慎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eb62fa4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