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

2022-03-27 23:08: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欢迎阅读!
词义,中国,最早,著作,解释

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

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在中华民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孝”字,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诗经》中则有“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咏叹。而关于敬老、养老的专门史料记载则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

二十四孝包括下面二十四个故事,不同说法通常仅仅是不同顺序的排列:

一、孝感动天二、戏彩娱亲三、鹿乳奉亲四、百里负米五、啮指痛心六、芦衣顺母七、亲尝

汤药八、拾葚异器九、埋儿奉母十、卖身葬父十一、刻木事亲十二、涌泉跃鲤十三、怀橘遗亲十四、扇枕温衾十五、行佣供母十六、闻雷泣墓十七、哭竹生笋十八、卧冰求鲤十九、扼虎救父二十、恣蚊饱血二十一、尝粪忧心二十二、乳姑不怠二十三、涤亲溺器二十四、弃官寻母

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24孝”行动标准,给“孝”这个中国传统道德观念赋予了新的现实意义。

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4、亲自给父母做饭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9、教父母学会上网10、经常为父母拍照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12、打开父母的心结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在旧“24孝”中,一个个感人的行孝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让“孝”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孝”的表现形式也在逐步拓展和延伸。随着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生活水平的今天,更多的年轻人外出务工,不能常年侍奉在父母身边。这时,打电话或者网络的沟通就成为我们了行孝的重要形式。与传统的旧“24孝”相比,“新24孝”的标准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支持单身父母再婚”“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等新的更加具体的行孝方式对指导新时代年轻人如何行孝具有重要的参考和现实意义。

当然,旧24孝没有过时,只是在当今社会我们表达的方式更加适应我们的生活。另外新旧“24孝”的内涵是一致的,都倡导孝敬父母,关心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旧“24孝”用历史故事的形式诠释了“孝”的内涵,使“孝”这个道德观念嵌入了每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里,形成了我们的道德标准和务爱好,保障父母正常的生活需要,保证父母身体健康等等。

对比旧24孝,新二十四孝是一种善意提醒 二十四孝标准最大的进步和亮点,就在于它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系,紧贴老年人的实际生活需要,充满了时代气息。比如教父母学会上网”“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等等,就生动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而支持单身父母再婚”“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则意味着观念上的一种突破,以及对父母心理和精神上的关怀。 24是提醒不是空洞训教 养老文化更新换代,早已成为现实之需。传统孝道中有很多违、子为父隐、父为子隐、事事顺从父母意愿、孝丧孝祭礼仪烦琐僵化等内容,是年轻人无法从内心认同的。再用一些简单的说教灌输这些观念,会遭遇非常强的逆反心理,而将孝的问题空置于虚无之地,不仅是对传统的悖逆,更是现实的悲哀。倡导孝道,与时俱进,能说到大家的心坎上,听得进去,又做得到,才会有生命力。 新旧“24:字里行间昭示亲子关系向和谐沟通 百善孝为先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古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重要伦理思想。新旧“24之间,不变的是千古孝道的内涵,变的是践行孝道的方式,催化剂则是时代的变迁。“24相比旧版本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对亲子沟通的重视。这种沟通是很亲**易、温和的,有些标准鼓励子女成为父母的朋友聆听父母的往事,常跟父母交心,这些都利于子女真正了解父母内心的真实需求。 “孝”不仅是一种道德取向,更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去践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ed83a832f60ddccdb38a02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