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校训

2023-03-20 08:00: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参考校训》,欢迎阅读!
校训,参考

参考校训: 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 精进致远 厚德泽人

程文



《四书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即学规)中概括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并解释说: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科无不到也。说明获取知

识、追求真理是为人之基、立世之本。致,达到的意思。

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或纠正人的行为。 致知:致:求得;知:知识。即获得知识之意。 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 正心:端正心思。



《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发行的第五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这是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作为校训的第一句的原因。



“精进”(术语)又曰勤。小乘七十五法中大善地法之一,大乘百法中善心所之

一。勇猛修善法,断恶法之心作用也。唯识论六曰:勤谓精进,于善恶品修断事中勇悍为性,对治懈怠满善为业。辅行二曰:于法无染曰精,念念趣求曰进。慈恩上生经疏下曰:精谓精纯无恶杂故,进谓升进不懈怠故。华严大疏五曰:精进,练心于法名之为精,精心务达目之为进。维摩经佛国品曰:精进是菩萨净土。案汉书,召属县长吏,选精进掾史。注:精明而进趣也。此为精进二字之出处。



“致远”实现远大理想。 致:实现,达到 远:远大理想,抱负

语出诸葛亮的《诫子书》非宁静无以致远



厚德语出《易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就是以高尚的道德和品行作为学校的立校之本和育人之道。


“泽人”,学校以人为本,修德才能品德高尚,而这一切不全为个人,而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和平和谐、幸福与进步,本条校训最后的泽人即寓有此意。也是我教育的最终目的。

所以这是把“精进致远,厚德泽人”作为校训后一句的原因



此校训有以下特征:一是继承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二是以现代教育理念重新诠释古老经典。符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的时代发展趋势和现代教育理念。物致知,即通过对外在事物的研究探索,获得知识从而改造世界,体现控求真理科学精神;诚意正心,体现修养品德的求善的人文关怀。恰好体现了学校的文理渗透。三是体现了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即要求教师既要具有求真创新,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又要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风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f343019cc7931b765ce155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