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古诗文。。

2022-04-15 05:11: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授古诗文。。》,欢迎阅读!
古诗文,教授

教授古诗文,如何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朱勤飞



古诗词历来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也向来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新课程更是在原有5册必修课本(其中有22首古诗词)外,还专门开设了一门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可见古诗词教学在新课标下的分量有多重。对于古诗词教学,以往老师们总结了不少方法,如诵读法、解词释句法、串讲法等等,有的还确实行之有效,但我总觉得离新课标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因为这些方法往往就诗论诗,拘泥于一诗一词的教学,学生视野不广,很难做到学以致用。我在给学生讲解《泪珠与珍珠》这篇课文时,讲到关于琦君先生应用古诗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一点心得,跟大家一起分享。 一、入乎其内。

顾名思义,“入乎其内”即要求师生进入诗词意境之内。要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之感。方法是:

1、诵读——让学生尽情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熹也说:“大凡读书多在讽诵中见义理,况诗又全在讽诵之功。《朱子语类》)都强调了诵读的重要性。是啊,文章都是真情作,学生皆是有情人。既然要读出属于自己的个性情感,所以我反对全班齐声朗读的做法。因为那种整齐划一、步调一致的集体朗读只会消弥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教师可根据诗词的内容,精心选择相应的轻音乐作背景音乐创设情景,酝酿气氛,让那些有较强语言表现力的学生放声朗读,老师也要作声情并茂地范读,有条件的还可以援引录音资料进行比较。当然老师更应该留出充裕的时间保证让每个学生都进行自我朗读,以求尽量读出诗味、诗境。正如福建省中语会会长、著名特级教师陈日亮所说:“诵读的遍数要足,要尽量熟读课文,努力去体现‘其言若出吾之口,其意若出吾之心’的亲切感、愉悦感。”诵读这点是很有必要的,王晓燕老师在教导学生古诗词的时候,就是反复的让学生读、体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点评——让学生尽力评。听完同伴或老师的朗读后,老师应鼓励学生七嘴八舌、畅所欲言,根据节奏、重音、起伏、情感等方面进行大胆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求真正把握诗歌的情感内容。如教学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时,应重点读出“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平和与冷静;“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懊恼与追悔;“方宅十余亩„„依依墟里烟”的亲切与欣喜;“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快慰与自足;“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庆幸与轻松。只有体会了诗词中所蕴含的感情、深意后,在作文章的时候才不至于乱用或用错。

3、冥想——让学生尽兴想。教师要有意腾出时间、留点空白,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根据诗意在自己的头脑中或构思一个感人的情节,或描摹一幅动人的画面,或揣度某种微妙的心理,还原诗境,再造想象,使诗歌语言立体化、画面化。如教学《诗经·采薇》时,在前面充分朗读和评点的基础上,对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情境可作如此描摹:哎!想当年我离开家乡时,正是姹紫嫣红、百花盛开的春天,杨柳轻拂,婆娑起舞,缠绵悱恻,煞是多情。今天我重返故乡,却见雨雪纷飞,一片空蒙,愁云惨雾,凄惨肃杀,好不令人伤悲!冥想过的场景才会深刻,不至于很快就忘记,这是杜绝很多学生学过就忘记的一个号方法。

4、设问——让学生一线串珠。除了经常性地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发问外,老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以达到一线串珠、盘活全诗的目的。如教学杜甫《蜀相》一诗时,在完成前面诵读、评点、冥想的环节基础上,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此诗共四联八句,你们最喜


爱其中的哪一联?为什么?”学生因人而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的喜欢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因为它自问自答,“寻”包含着诗人对诸葛亮的无限追慕之情。有的喜欢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因为它寓情于景,深刻地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有的喜欢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丞心。因为它大处着眼,言简意赅地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雄才大略与赤胆忠心。有的喜欢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因为它既寄托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无限哀思,又抒发了诗人推人及己、感同身受的英雄末路之叹„„如此发问,一线串珠,学生畅所欲言,争相把诗句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法等等一一说出,既盘活了全诗,又让学生充分发挥了创造性,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而且还革除了老师满堂灌的弊病,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满着创造的乐趣。此后,教师只需对学生发言稍作归纳总结,这样,对这首诗的教学也就差不多了。

二、出乎其外。

所谓“出乎其外”,就是在诗歌教学中要敢于超越,不能就诗论诗,囿于对字词句篇、思想情感、表现手法的学习,而要注重知识迁移,全面深入地了解作家,真正做到知人论世,进而达到既学习诗词,又学习写作的目标,一般“入乎其内”好把握,难的是怎样学以致用。

1、对诗人不同风格作品进行比较。

比如在教陆游《书愤》一诗时,除了运用诵读、评点、冥想、设问等手段,通过师生互动对这首诗加以全面掌握外,还应拓展学生视野,积极介绍陆游有别于以课文《书愤》(初中还学过《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为代表的金刚怒目、天风海雨般的爱国主义激情诗,如《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和《沈园二首》(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让学生明白,陆游不仅是一位多产作家,一位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也是一个多情诗人。如《沈园二首》所咏的那样,作者以75岁高龄的老迈之躯还亲自到沈园凭吊《钗头凤》词所描写的作者年轻时的伴侣唐琬,真是感人至深。这样,在鉴赏课内作品的同时有意腾出时间介绍陆游风格迥异的其他作品,使学生对诗人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从而真正走进大师的心灵世界。如此“出乎其外”,既开阔了视野,又积累了写作素材,何乐而不为呢!

2、对不同作家的写作技巧进行比较。 比如在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时,在前面充分“入乎其内”的基础上,可以就其主要描写手法——白描进行深入挖掘,援引美籍作家彼得·梅尔《普罗旺斯的一年》中的工笔细描部分——“薄雾如纱,在湛蓝天空下笼罩着山谷的早晨。我们散步归来,狗儿们身上沾湿了露水,胡须映着阳光闪闪生辉。它们首先看见那陌生人,勇猛地绕着他打转,作出狰狞攻击的样子。不过,前几公里也没什么,我们让轮子滑动,只管欣赏风景。樱桃开始红了,葡萄藤包覆着绿叶,不再是冬天的枯朽模样;山色青苍柔婉;轮子在地面摩擦出规律的声响。偶然有迷迭香、薰衣草或百里香的气味飘过„„”让学生在对比中明确白描与细描的区别,从而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古代诗词与现代散文巧妙对照,诗词赏析与作文指导自然嫁接,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

现在很多同学都喜欢写议论文,材料的引用在议论文中占很大的比例,有不少同学为了文章语言的优美,还喜欢引用古诗词,以及古诗词中出现的典故。想引用得恰当,合理,那么在古诗词学习方面就要下狠功夫。琦君先生在《泪珠与珍珠》译文中引用的古诗词固然精美,但我们也要看到他的古诗文底蕴是相当深厚的。

当然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是有限的,自己在课下也要下苦功夫才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f7a436925c52cc58bd6be0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