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赏析

2022-04-19 03:01:4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赏析》,欢迎阅读!
大漠,日圆,诗句,长河,赏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这首诗歌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一首边塞诗。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四月,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率部与吐蕃作战获胜。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前往凉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本篇即作于出塞途中。作者通过描写塞外的奇特风光和对自然景色的强烈赞叹,表达和抒发了自己离廷慰边的失意心情和伟大的爱国情怀。

《使至塞上》是一首融写景叙事于一体的叙事诗,整首诗句式短小(五言律诗)语言精炼、韵律和谐、节奏明快,读来意味深长,使人浮想联翩。与其它大多诗歌相似,本诗记述的是作者的所见所感,但它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传神之笔独领风骚。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这两句诗,笔者归纳了如下四个特点: 一、运用了正面衬托的修辞艺术手法。这两句诗写“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看似几个漠不相关的景物的简单罗列,实际上,其间是密切联系的。在这里,“大漠”与“孤烟”互衬,“长河”“落日”互衬,作者以景物之单调写塞上之广阔,“以阔大苍茫的意境,衬托哀婉凄美的情思”从而把塞外风光描绘得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同时,这两句诗对前面的诗句也起到烘托作用。诗中,作者以“单车”点明自己当时的身份和心情,以“征蓬”和“归雁”对应“单车”作喻自比,修辞抒情,之后,又突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旷远境地就更显其孤寂苍凉了。

二、运用了绘景溶情的移情艺术手法。在这两句诗中,作者运用绘景溶情的移情艺术法,把作者要抒发的思想情感进行了艺术的物化,通过组合“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一个个的特写镜头,巧妙地将感情、气氛、形象融合为一,造成一个色彩鲜明、线条清晰、匀称柔和的境界,使得情因景而真,景因情而活,一幅奇特壮观的塞上风光图跃然纸上。

三、动静结合,以虚写实。在这两句诗中,“大漠”与“落日”是静景,“孤烟”与“长河”是动景,以“孤烟”的动衬托“大漠”的静,以“落日”的静衬托“长河”的动,动静结合,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大漠”与“长河”是大景,“孤烟”与“落日”是小景,“大漠”“长河”因“孤烟”“落日”之小而显其大,“孤烟”“落日”因“大漠”“长河”之大而显其小,这样,景物之间大小、动静相交叉,更加使其错落有致、浑然一体。这里,写塞外风光的奇特壮美是虚,写作者的凄楚孤寂是实,即,作者正是通过描写塞外风光的奇特壮美来表达他此时的失意心情的。 四、“直”“圆”两字运用巧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如异峰突起,于平常中见新奇,作者以新鲜的直觉感受写出“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壮观景色,却是因为“直”“圆”两字传了“烟”“日”之神,“大漠”因“直”的“孤烟”而更显其空旷,“长河”因“圆”的“落日”而愈显其凄凉,整个诗句由此而产生出空间感和立体感。“直”,状“孤烟“之高,隐状“孤烟”之浓黑;“圆”,状“落日”之低,隐状“落日”之残红。诗中,“直”字和“圆”字不仅正确地描绘了当时的塞外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美国哲学艺术家奥尔德里奇认为艺术成品是一种表现性描绘。(所谓“表现性描绘”就是凭着审美意识、审美经验去“领悟”审美客体,然后通过媒介把经过“心灵化”了的审美客体描绘出来。“诗人通过词句在各种奇特的结合中并列达到了表现性描绘,这些结合在媒介和内容中体现了新的含义。艺术哲学)依奥氏理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显然是非常成功和精彩的“表现性描绘”那么用这段奥氏理论来概括《使至塞上》这首诗的艺术效果和艺术魅力就再恰当不过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f926a3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8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