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实验设计

2023-01-11 21:22: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心理学实验设计》,欢迎阅读!
社会心理学,实验,设计

社会心理学实验设计

李春桃

教育学院,12级应用心理,2012010836

1实验名称 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2 问题的提出

信任是影响个体人际交往中预期和决策的重要因素,也是个体社会适应的重要标志。Wrightsman (1992)将信任定义为“是个体所有的一种构成其个人特质之一部分的信念,即认为一般人都是有诚意、善良及信任别人的”。有研究表明,经济类学生在人际信任水平上显著低于非经济类专业,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人际信任水平逐渐下降。另一方面,经济学带来的是一种相信“人性本恶”的观点——人都是自私的、冷漠的、唯利是图的、不相信别人的、精于“计算”和“算计”的。虽然存在许多经济学家和经济类专业学生更为自私的例证,但也有一些研究结果证明经济学者或学生在某些情境下会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LabandBeil(1999)发现,经济学教授在按期付款方面表现出的诚实程度高于政治学和社会学教授;Yezer 等人(1996)将装着钞票的信封故意丢弃在经济学和非经济学学生上课的教室中,结果发现经济学学生更有可能将其归还。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泛指那些助人、慈善捐赠及自我牺牲,并且获得回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的行为(Rosenhan,1978)。一些证据表明,经济学中的利己模式会减少人们做出利他性亲社会行为的倾向,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似乎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为“自私”Frank (1993)通过邮寄问卷的方式调查了大学各学科教授的捐款额度,发现经济学教授在捐款额度最小的群体中占有很大比例,经济学家比其他学科的学者更为吝啬。虽然存在许多经济学家和经济类专业学生更为自私的例证,但也有一些研究结果证明经济学者或学生在某些情境下会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如 Laband Beil(1999)发现,经济学教授在按期付款方面表现出的诚实程度高于政治学和社会学教授;Yezer等人(1996)将装着钞票的信封故意丢弃在经济学和非经济学学生上课的教室中,结果发现经济学学生更有可能将其归还。

综上,经济类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较低,但对其亲社会行为的现有研究结果尚处于矛盾期,那么人际信任水平对亲社会行为是否存在影响,这是本研究将要探讨的问题。

3 假设

人际信任水平低的人更少做出亲社会行为,而人际信任水平高的人则更多做出亲社会的行为。

4 研究方法

4.1被试

从某财经类重点高校本科生中抽取一半被试样本,被试均来自该高校的包括金融学院在内的3所经济类学院,选取样本100名,其中男生48人,女生52人,平均年龄21.02岁。从某师范类重点高校本科生中抽取另一半被试样本,被试均来自该高校的包括文化传播学院在内的3所非经济类学院,选取样本100名,其中男生40人,女生60人,平均年龄20.08岁。

4.2研究工具

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的测量采用 Rotter 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ITS)(Rotter1987)本量表用于测查受试者对他人的行为、承诺或(口头和书面)陈述的可靠性的估计,内容涉及

1




不同情境下的人际信任,信任对象涉及不同的社会角色(包括父母、推销员、审判员、一般人群、政治人物以及新闻媒介等)量表共有25个项目,采用 5 点计分,1 分为完全同意, 5 分为完全不同意,其中部分项目采取反向计分,量表总分理论取值范围为25125分,理论中间值为75分。Rotter(1967)报告其分半信度系数为0.76其中男性为0.77女性为0.75,间隔7个月的重测信度为0.56,间隔 3个月的重测信度0.68。本研究中,25 个项目间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76

亲社会行为测量改编自 DeWallBaumeisterGailliot Maner (2008)的研究,共包含帮助流浪汉、帮助福利院孤儿、为乡村图书馆捐款、为地震灾区捐款 4个虚拟情境。被试阅读完情境之后,在7点里克特量表上表明自己的帮助意愿,1代表非常不愿意,7表非常愿意(α = 0.70)。

5 结果

5.1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

对被试人际信任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其平均得分为 70.67SD 9.32。对该被试群体的得分与量表理论均值75的差异进行单样本 t 检验,t(289) =7.83p < 0.001,这说明所测查的大学生群体的整体人际信任水平显著低于量表理论均值,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5.2 专业类型和性别对人际信任水平的影响

以人际信任水平作为因变量,专业类型和性别为自变量,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各组之间方差齐性),结果发现:专业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288)= 8.16p <0.05,说明经济类和非经济类专业本科生人际信任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性别主效应显著,F(1288)= 8.49 p < 0.05,女生的信任水平高于男生,也就是说,在不考虑专业的情况下,本科生女生整体的人际信任水平比男生要高。专业类型和性别对信任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F(1 286)= 9.79p < 0.01简单效应检验表明,经济类和非经济类专业的女生在人际信任水平上无显著差异, F(1168)= 2.15 p > 0.05平均数分别为 73.24 71.14标准差为别为 9.15 8.91而经济类专业男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则显著低于非经济类男生, F(1118)= 7.76 p <0.01 其中经济类男生的信任得分平均数为66.51标准差为9.00 非经济类男生平均数为71.33 标准差9.43;从专业上看,经济类专业被试中,男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显著低于女生,F(1 172)=23.39p<0.01,平均数分别为 74.24 65.51,标准差为9.15 9.00;而在非经济类专业的被试中,男生和女生人际信任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 F(1114)=0.01 p>0.05 平均数分别为71.14 71.34,标准差为 8.91 9.43。这一结果说明,不同专业被试的人际信任水平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模式,非经济类专业的被试人际信任水平在性别上无差异, 而经济类专业的被试人际信任水平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表现为男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显著低于女生。此结果部分验证了以往的研究结果:经济类学生的人际信任水低于非经济类学生。 5.3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首先,通过回归分析检验了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是否影响亲社会行为。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对亲社会行为倾向无显著影响(β=–0.06t=0.44p=0.68) 后进行方差分析发现性别的主效应显著,无论是经济类专业还是非经济类专业,女生比男生在亲社会行为的测量中得分都高,(M女性=5.34SD=1.04 vs. M 男性=4.83 SD=1.11 F(194)=6.50 p=0.01)

6讨论

本研究对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的分析发现,同专业被试的人际信任水平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模式, 非经济类专业的被试人际信任水平在性别上无差异,而经济类专业的被试人际信任水平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表现为男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显著低于女生。此结果部分验证了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f94676aa76e58fafab003e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