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消费语境下当代身体文化的审美观照与理性超越

2023-03-24 02:21: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后现代消费语境下当代身体文化的审美观照与理性超越》,欢迎阅读!
观照,语境,后现代,审美,当代

后现代消费语境下当代身体文化的审美观照与理性超越

摘要:身体文化在当代大众文化中的凸显,有着消费社会、大众传媒、后现代泛审美化和 自我认同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复杂因素。纷繁的身体文化体现为一种时尚的身体美学。在后 现代语境下,身体文化对视觉刺激与快感体验的追求,使文本叙事的深度被削平了,碎片化 的身体随处可见。这使身体叙事的作品大都流于表面,缺乏内省,淡化了批判的力度。当下 身体文化的多元表现已成既定事实,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认真梳理、理性引导和俗文化维 度方面的超越,从而实现真正的身体审美,为人们提供一种“诗意地栖居”的可能性。 关键词:身体文化;消费;大众传媒;后现代

身体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实际上是自古就有的。人类最早的舞蹈、洞穴壁画、求偶方式,以 于最早的说唱文学中都可以发现对身体的展示。诚然,身体本身具有二重性,即属自然的 身体和属社会的身体。如果没有身体的社会意识,实际上也就无所谓身体的审美化。因为 人是社会的动物,随着人类越来越走向文明,越来越高级,人的身体展示、身体交往也就越 来越被社会化和符号化了。

然而,到了今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进入了消费时代。大众传媒所带来的视觉冲击 使影像日益成为观众聚焦的U标,身体开始重新回到现代的审美视野和日常生活中,身体文 化从传统转向现代,由边缘到中心,山低调到张扬,涵盖了经济、政治、文艺、生活等各个 领域。身体文化的过度膨胀,带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色彩,在纷繁错杂的文化现象背后,潜 藏着众多与以往不同的价值取向。因此,我们有必要从这些文化现象入手,对当代身体文化 进行必要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引导和超越。 一、身体文化在当代凸显的原因

身体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在当代的凸显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消费主义使身体成为被消 费的主体,大众传媒所造成的视觉文化使身体成为商业影像的元素,后现代的泛审美化乂使 身体变成一种重要的审美载体。在经济领域中,消费主义导致了感官享乐主义的盛行,使身 体成为被消费的主体,其至成为一种文化产业。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 西方社会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进入了消费社会。正如杰姆逊所说:“文化是消费社会最基 本的特征,还没有一个社会像消费社会这样充满了各种符号和概念。”①人们开始山对物 质商品使用价值的消费转向对物质商品附加值的消费,从而形成了消费主义。消费领域扩 展到对商品所附带的象征某种地位.声誉和品位的符号消费上。杰姆逊认为:“在19世纪, 文化还被理解为只是听高雅的音乐、欣赏绘画或是看歌,文化仍然是逃避现实的一种方法。 而到了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 的距离正在消失。

商品化进入文化意味着艺术作品正成为商品……总之,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已经从过去那种 特定的'文化圈层'中扩张出来,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消费品。”②而在对符号的 消费中,身体自然而然地成了各种符号彰显身份的最佳展示。于是,身体经山“消费”这一 手段而转化为一个社会性的文化符号。在这里,身体成为被消费的主体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维护自身生存的健康消费,二是美化身体形象的审美消费。尤其是后者使身体文化进 入了


审美层面而形成一种身体美学。在消费时代,消费主义一方面促使身体成为被消费主 体,促成了身体文化的兴起;另一方面,身体在消费的过程中,乂反过来刺激着商品的生产, 在“消费 -------------- 生产 ----- 再消费”关系中,身体文化必然带有浓重的消费主义色彩。 当下,中国不仅进入了消费社会,而且也无法避免世界性读图时代的到来。以摄影、电视、 影为主导的电子成像技术和多媒体,使大众传媒把镜头伸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图 片动漫、影视、MTVDV等影像铺天盖地,取代了传统的印刷文字而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 主要途径和把握现实的话语霸权。正如贝尔在《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中一针见血地指出:

“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③印刷 化不断被边缘化,快速直观的读图取代了间接而乂需静思的文字阅读,视觉刺激使感性消 解了理性。视觉对身体的迷恋,使身体文化暗合了当下都市文化的需求与认同;而最善于制 造消费热点和追星狂潮的大众传媒与电子网络的推波助澜,乂使身体文化当仁不让地成了 读图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着消费主义和视觉文化而生的,是以视觉审美为中心的后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常常 以一种轻松、调侃的姿态出现于日常生活中,就像一场无始无终、花样不断翻新的游戏 于是,艺术渐渐失去了它的神圣性、意味性和超越性。后现代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日常生活 的审美化。一方面,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使人们日益关注对自身身体的重塑;但另一方面,对 身体美感的追求乂使审美更加世俗化和生活化。在“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后现代中,流行 艺术和娱乐活动以其通俗易懂的大众特征成了最普遍的文化消遣。最能体现大众文化意识 形态、最便于了解流行艺术趋势的,莫过于电视这一司空见惯的媒体。在电视上,不论是时 装发布会,还是青春偶像剧,即使是分秒必争的商业广告,都会借助于名人的身体效应。

“身体文化无形中成了电视审美不可或缺的支撑。电视审美的广泛性、普及性乂使得身体 文化伴随着娱乐也一起更趋市场化和合法化了④此外,后现代的泛审美化还极易引导 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年一代对身体美的渴望,进而提高了对大众形体面貌的要求。因而,不 时会有“女大学生递写真自荐”和用人单位开出关于身高相貌要求的录用条件等现象的出 现。拥有得体的姿态和端正的五官,已日益成为竞争工作职位中不可忽视的舷码,其至成为 获取成功事业和美好前途的一个门槛。这也是身体文化日益受到关注的社会深层原因。

身体文化在当代的凸显,还有着现代人自身心理需求的内在原因。身体是主体性的标志,它 使人类从外在的对象客观世界分离出来 ----------- “躯体是个人的物质构成。躯体的存在保证 了自我拥有一个确定无疑的实体。任何人都存活于独一无二的躯体之中,不可替代。如果 说,'自我'概念的形成包括了一系列语言次序内部的复杂定位,那么,躯体将成为“自我' 涵义之中最为明确的部分⑤拉康的“镜像理论”认为,自我是在通过与镜中的身体形 象进行感知和认同中构成的,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一致性的愉快。在当下的影视作品中,观 众往往对银屏上的当红明星、政界名流、文化精英等多元身体进行凝视,在反观自身的同 时,通过认同、摹仿、追捧等方式,有意无意地冀望缩小自己与明星的差距,从而达到自我 身体的理想化塑造与主体意识的确证。可以说,对自我身体的关注与重视,以及对他者身体 的凝视和摹仿,也是确定身体主体性的有效途径。于是,现代人的自我意识觉醒和身份确证 也在身体这一最普泛化的层面得到了实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fee184c18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2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