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区别与关系

2022-04-17 11:45: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区别与关系》,欢迎阅读!
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区别,之间,关系

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区别与关系

摘要:企业的内部审计以及内部控制均是对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进行监督管理,二者在企业中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作为现代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内部审计的开展,对于及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并纠正、保障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保护外部投资者的利益,以便正确行使权力和各项决策奠定基础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竞争力

1.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基本概念 1.1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企业或者单位的管理层所做的一项工作,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归根结底是为了提升企业财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为了提升企业信息资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了企业经济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对企业的内控需要制定一份合理的经营战略,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与经营方向等进行大概的指导与规划,需要采取较为合理的控制方法与手段。

企业的内控具有明确的目的,旨在通过对企业的控制使得企业能够实现某一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动态措施。内控是措施而不是目标也不是单纯地指企业内部进行调整的某一个特定事件。内控是与企业的经济活动结合起来的,是针对某一目标实施的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内控与企业大环境的影响有关。同时,内控也在决定着企业的具体经营状况。企业内的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控制中的一部分,既是被控制的一部分,也是实施控制措施的主体。 1.2内部审计的含义

企业内审是通过内控这一手段来进行的,并有专业的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来进行,审计人员依照法律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与财政等进行真实程度、合法程度、效益提升程度等进行准确的审核与检查,并对结果进行鉴定,对经济责任进行合理的评价。内审是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的有效措施,是有效的对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的手段。

内审在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中主要发挥了两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内审是对不法经济活动与手段的约束,是对不法手段的揭露与惩罚,进而减少影响经济活动进行的消极因素。通过内审这一措施,企业的经济活动得到了有序的发展。另一方面,内审在企业的经营中起到了一定的建设性作用,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提出解决问题的实践性措施,进而达到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的目的。 2.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区别

一是内控与内审两者的过程目标并不相同。内控更加侧重于对整个企业内部各方面的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是一种管理手段,其过程目标是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而内审工作更加侧重于对企业经营状况中的各个经济活动进行审查与评价,判断各个业务是合乎规范,其过程目标在于规范企业的日常运营。

二是内控与内审采取的手段存在差异。内控采取的手段不仅包括对环境、活动等进行控制,还包括对企业运营风险进行评估与预防,包括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包括对企业内部的监控等。而内审采取的手段主要包括查证、调查、召开座谈会等一系列审查手段。


三是内控与内审的关注点不同,内控的关注点在于整个企业的管理制度、流程等。而内审的关注点在于企业运营指标是否顺利完成,经济活动以及财务状况是否存在异常等。

四是内控与内审的对象不同,内控的对象是整个企业运行中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对企业的体系制度等。而内审的对象则是内控的完整程度与有效程度。并根据内审的评价结果对内控进行调整。

五是内控与内审的成果存在差异。内控的最终结果是完整、合理、可行的内部管理手册或者有关规定。而内审的最终结果是一份关于审计内容的具体报告。 3.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

3.1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前提条件

在企业整个的经营活动过程中,内部控制都参与其中,这样就能够保证企业在能够顺利运行。在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内部审计是不能够参与其中的,该部门只能起到监督的作用。由此可见,企业的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之间是互补的关系。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企业的内部审计应当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首先应当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这样就能够了解到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合法,由此判断出企业的财务信息是否真实。随后,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评价,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建议。 3.2内控与内审有共同的发展目标

内控与内审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企业的组织活动而服务,内控能够使全员参与的过程更加规范化,目的在于实现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内审可以评估组织活动的运行过程、管理控制以及风险管理是否适时有效,以此来推动企业管理的完善,推动企业最终发展目标的实现。如果不对内审加以重视,必定不会有优化健全的内控,这都会影响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3.3内部审计促进内部控制的交流效率

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管理当中,需要规定相应的信息数据交流和沟通流程,确保各个部门以及相应的工作人员交流的基本职能以及其内容与范围。需要分析当前经营的形式,恰当的使用内部外部的相应信息进行沟通,深入的分析其风险问题,并研究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来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会面对的问题。审计工作人员需要采用相应的审计程序,并根据企业现实对于信息管理的记录,选取正确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审查。需要把重点放在企业有没有及时、完整的记录以及反映相应的信息,信息沟通在各个部门之间是否流畅。经过审计,评估企业内部信息沟通的情况,进一步推动各个职能单位之间的沟通,才能为企业提供可靠的信息数据,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3.4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加强形式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方式,它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它又不同于内部控制的其他组成成分,具有独立性与独特性,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其他组成成分起到了再控制的作用。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体现在它不受会计系统的约束,具备一定的管理阶层的职能,能够监督、评价企业内部控制行为的有效性与执行情况,还能够及时准确地分析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建议。这都将有助于企业领导层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控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企业内部控制重点,改进企业内部控制方式,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工作顺利进行,因此,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加强形式。

3.5内控与内审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都是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措施,是企业运营管理的内在要求。内部控制促进了内部审计的顺利进行。只有通过内部控制使得企业具有良好的内部环境,才能促进内审工作。而内审工作又能帮助管理者找出弱点,进而对内控进行优化。 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否,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否实现,决定着经营风险的大小。与此同时,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制度和程序,可以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错误与舞弊的发生,减少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提高审计的重要性水平。企业的目的在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促进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顺利开展,就务必增强企业内部审计意识,推动企业内部审计的实施,这样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加稳定地发展,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郑宏伟.论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20(02):49-50. [2]王冰羽.对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关系探究[J].营销界,2019(52):51-52. [3]潘耀华.工程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分析研究[J].门窗,2019(23):22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00cf86831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6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