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是人类对世界的直观认识

2022-12-06 11:09: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色彩是人类对世界的直观认识》,欢迎阅读!
直观,色彩,人类,认识,世界

画家马蒂斯说过:“假如线条是述诸于心灵的,那么色彩就是述诸于感觉的。

色彩是人类对世界的直观理解。自古以来,人类对色彩的感知兴趣从来没有间断过。有意识的应用色彩从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开始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色彩心理倾向性。平时从情感上很喜欢的颜色,却不一定会适合自己。所以要怎么样理解色彩,理解色彩,并且在生活中如何使用色彩。是现阶段教学要解决的问题。色彩与少儿智力发展也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对于十来岁的学生来说,他们正是处在对美好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阶段。他们向往美好事物,却不知道如何表达,如何利用身边的条件来美化自身。根据学生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有意识的培养他们对色彩的感知使用水平。尤其是对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审美水平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都具有很重要意义。

理学家认为,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视觉,而对视觉影响最大的则是色彩。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中,积累着很多视觉经验。一但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发生一定的呼应时,就会在人的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被周围的色彩影响着。人们对色彩的理解是依靠眼睛的作用,而色彩本身是没有灵魂的。画家康定斯基认为,每一个颜色是能够既暖又冷的。它源于大自然的先天的色彩。冷暖色调并非来自物理上的真实温度,而是与人们的视觉与心理联想相关。但人们能感觉到色彩的情感。而人的行为之所以受到色彩的影响,是因人的行为很多时候容易受情绪的支配。人不但能识别色彩,对色彩的和谐还有一种本能的需求。少儿自身就具有色彩本能。这种潜在的水平有待我们通过美术教育去开发,不是受到压抑和改造。美术教育已远不但仅让少儿学习那些与少儿绘画关系不大的名词术语和色彩知识。而应该让他们自主的去创造性地表现色彩。使自己成为驾驭色彩的主人。色彩使用水平是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的具体表达。所以培养学生的色彩使用水平是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如何给孩子们一个缤纷的色彩世界呢?理解色彩,理解色彩,并且在生活中如何使用色彩呢?

爱美之心,人亦有之。在教育教学中,能够有意识的把学生带到野外。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大自然的色彩丰富的美。我们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服饰搭配与室内装饰入手。导他们掌握使用色彩的水平。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创新力,发散思维的水平。当然,我们只能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而不能够生硬的灌输。制约他们的想像力。绑架他们对色彩本身的理解与理解。

在民族服饰中,为表达出浓郁的节目气氛,大量的采用比照色。色彩的饱和度与纯度的使用比例相对较高。而在日常生活中,服饰的色彩多为明度较高,纯度较低。比照色的使用也相对来说较少。这就涉及到比照色知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比照色;如何使用比照色(例如:降低和提升明度或纯度,来减少比照的强烈性);让他们自己体会其中的区别。同时,还能够使用彩纸等辅助材料,让他们自行搭配。有条件的能够使用电脑搭配软件实行教学。让他们直观的体验对色彩的理解。初步掌握色彩的使用。

英国艺术教育家赫伯-里德在《通过艺术教育》一书中指出: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艺术教育人,也就是说它是从促动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024131a5b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